以否
拼音:yǐ fǒu
注音:一ˇ ㄈㄡˇ

以否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以不"。 2.犹言与否。表疑问之词,其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不,同"否"。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以不”。犹言与否。表疑问之词,其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不,同“否”。

《魏书·李顺传》:“卿往积岁,洞鉴废兴,若朕此年行师,当克以不?”
《北史·元祯传》:“禎告诸蛮曰:‘尔乡里作贼如此,合死以不?’”
唐韩愈《送杨少尹序》:“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以否?”
朱熹考异:“以、与通用。”
《旧唐书·虢王凤传》:“融私使问其所亲成均助教高子贡曰:‘可入朝以否?’ 子贡报曰:‘来必取死。’”

网络解释:

以否

  • 以否,亦作“ 以不 ”。是汉语词汇,拼音yǐ fǒu,解释为言与否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YWY
    • 五行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 拼音fǒu,pǐ
    • 注音ㄈㄡˇ,ㄆㄧˇ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GIKF
    • 五行

    fǒu

    1. 表示不同意,不认可:否定。

    2. 不,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可否?。

    3. 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否则。学则正,否则邪。

    1. 不好,坏,恶:否极泰来(“否”和“泰”,前者是坏卦,后者是好卦。指事情坏到了极点,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未知善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