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火
拼音: | fú huǒ |
注音: | ㄈㄨˊ ㄏㄨㄛˇ |
伏火的意思
词语解释:
农历六月黄昏大火
古星名,即心宿二
的位置在中天,大暑后逐渐向西退伏,古谓'伏火'。
道家炼丹,调低炉火的温度谓'伏火'。
古星名,即心宿二
的位置在中天,大暑后逐渐向西退伏,古谓'伏火'。
道家炼丹,调低炉火的温度谓'伏火'。
引证解释:
⒈ 农历六月黄昏大火(古星名,即心宿二)的位置在中天,大暑后逐渐向西退伏,古谓“伏火”。
引北周庾信《奉和初秋》诗:“落星初伏火,秋霜正动钟。”
⒉ 道家炼丹,调低炉火的温度谓“伏火”。
引唐朱庆馀《赠道者》诗:“药成休伏火,符验不传人。”
宋何薳《春渚纪闻·居四郎伏硃锻丹砂》:“其法取辰锦颗块砂,不计多少,以一药铺盖煅之,朱已伏火,即日用炭火二两空养。”
网络解释:
伏火
字义分解
- 拼音fú
- 注音ㄈㄨˊ
- 笔划6
- 繁体伏
- 五笔WDY
- 五行水
(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
(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
(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
(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
(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
(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
(7)(Fú)姓。
(8)伏特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