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
拼音:zhāo pai
注音:ㄓㄠ ㄆㄞˊ
词性: 名词

招牌的意思

词语解释:

招牌zhāopai

(1) 挂在商店门前作为标志的牌子

shop sign

(2) 比喻骗人的幌子

facade

引证解释:

⒈ 店家、医家与艺人等挂在门前标明名号与经营内容等的牌子。

宋张任国《柳梢青》词:“掛招牌,一声喝采,旧店新开。”
《水浒传》第五一回:“今日秀英招牌上明写着这场话本,是一段风流藴藉的格范,唤做‘ 豫章城双渐赶苏卿 ’。”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上》:“前边行到竹竿巷,见一招牌写得真,白粉壁上书大字:有房安歇往来人。”
《儒林外史》第三一回:“将来掛招牌,就可以称儒医。”
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二:“这地方的门口挂着职业介绍所的招牌,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碰了进去。”

⒉ 比喻骗人的幌子。

清李渔《意中缘·奸囮》:“我借他做个招牌,结识起士大夫来。”
闻一多《五四运动的历史法则》:“时髦的招牌和近代化的技术,并不能掩饰这些事实。”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三十章:“这个浪荡子到外面也不是念书,想混个招牌回来欺压人罢啦。”

国语词典:

商店机构作为标识的牌子。

如:「这首是她的招牌歌。」

词语翻译

英语
signboard, shop sign, reputation of a business
德语
Firmenschild, Tafel, Aushängeschild (S)​
法语
enseigne

网络解释:

招牌

  • 招牌是指挂在商店门前作为标志的牌子,主要用来指示店铺的名称和记号,可称为店标,可有竖招、横招或是在门前牌坊上横题字号,或在屋檐下悬置巨匾,或将字横向镶于建筑物上;坐标是设置在店铺门前柜台上的招牌,明代以前坐地式招牌较为常见;墙招是店墙上书写本店的经营范围和类别。如今招牌也被人们用来比喻骗人的幌子。
  • 招牌的近反义词

    • 1、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忽忽地从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 2、你不要打着为群众的招牌蛊惑人心,你这样闹是想浑水摸鱼,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 3、这座酒楼的招牌从古代一直沿用至今。
    • 4、这块招牌早已摇摇欲坠,台风一来便如摧枯拉朽般地将它捲落地,摔得粉身碎骨。
    • 5、那股强烈的气味,那种陌生的语言,以及许多稀奇古怪的文字写的花里花哨的招牌,叫他头昏眼花。
    • 6、在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之后,兴兴扎花厂的招牌挂了起来。

    字义分解

    • 拼音zhāo
    • 注音ㄓㄠ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VKG
    • 五行

    (1)(动)打手势叫人来。

    (2)(动)广告或通知的方式使人来。

    (3)(动)引来(不好的事物):~苍蝇|~灾。

    (4)(动)惹;招惹:这孩子爱哭;别 ~他。

    (5)(动)惹:这孩子真~人喜欢。

    (6)(Zhāo)姓。

    (7)(动)承认罪行:~供。

    (8)同“着”(zhāo)。

    • 拼音pái
    • 注音ㄆㄞ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THGF
    • 五行

    (1)(名)(~子、~儿)用木板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志;上面多有文字或符号:招~|指路~|存车~子。

    (2)(名)(~子、~儿)产品的专用名称:解放~汽车。

    (3)(名)一种娱乐用品(旧时多用为赌具):打~|麻将~|王~|纸~。

    (4)(名)(~子)词曲的调子: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