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旌
拼音:gōng jīng
注音:ㄍㄨㄥ ㄐ一ㄥ

弓旌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弓和旌。
借指延聘。

引证解释:

⒈ 弓和旌。古代征聘之礼,用弓招士,用旌招大夫。

《左传·昭公二十年》:“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
《孟子·万章下》:“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
后遂以“弓旌”泛指招聘贤者的信物。 《古文苑·邯郸淳<后汉鸿胪陈君碑>》:“初平之元,禁罔蠲除,四府并辞,弓旌交至。”
章樵注:“弓旌,所以招聘贤者。”
唐窦常《早发金钩店寄奚十唐大二茂才》诗:“寄谢金门侣,弓旌误见招。”

⒉ 借指延聘。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罗邺》:“崔安潜侍郎廉问江西,鄴适飘蓬湘浦间, 崔素赏其作,志在弓旌,竟为幕吏所沮。”
清顾炎武《与王虹友书》:“流寓关华,已及二载,幸得栖迟泉石,不与弓旌。”

国语词典:

古代征聘的礼物,以弓招士,以旌招大夫。见《左传.昭公二十年》。引申为延聘之意。

网络解释:

弓旌

  • 泛指招聘贤者的信物。
  • 字义分解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XNGN
    • 五行

    (1)(名)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在近似弧形的有弹性的木条两端之间系着坚韧的弦;拉开弦后;猛然放手;借弦和弓背的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箭|弹~|左右开~。

    (2)(名)(~儿)弓子:弹棉花的绷~儿。

    (3)(名)丈量地亩的器具;用木头制成;形状略像弓;两端的距离是五尺。也叫步弓。

    (4)(量)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五尺。

    (5)(动)使弯曲:~背|~着腰|~着腿坐着。

    (6)(Gōnɡ)姓。

    • 拼音jīng
    • 注音ㄐㄧㄥ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YTTG
    • 五行

    (1)(名)古代的一种旗子;旗杆顶上用五色羽毛做装饰。

    (2)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