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
拼音:fāng bó
注音:ㄈㄤ ㄅㄛˊ

方伯的意思

词语解释:

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汉以来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

引证解释:

⒈ 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 汉以来之刺史, 唐之采访使、观察使, 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

《礼记·王制》:“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千里之外设方伯。”
《史记·周本纪》:“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 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集解引郑司农曰:“长诸侯为方伯。”
《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
唐韩愈《送许使君刺郢州序》:“于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清王韬《淞滨琐话·金玉蟾》:“荐章交上,升任黔中廉访使,旋升方伯,改授云南巡抚。”

国语词典:

一方诸侯之长。《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后泛称各地方的长官。《文选.曹冏.六代论》:「且今州牧郡守,古之方伯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兼军武之任。」也称为「邦伯」。

网络解释:

方伯

  • 方伯是春秋时期的古汉语词汇,出自《礼记·王制》,原指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周初,“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即天子分封诸侯国,诸侯分封卿大夫之家。天子在所分封的诸侯国中,委任王室功臣、懿亲为诸侯之长,代表王室镇抚一方,称为“方伯”。
    • 1、方伯谦可能被指责之处是一开始的操舰以及发生在济远的实际情况。
    • 2、早在七月二十二日,丁汝昌命济远,广乙、威远三舰由威海出发,以副将济远管带方伯谦为队长,护卫爱仁、飞鲸等运兵船到朝鲜的牙山,并到大同江一带游巡。 
    • 3、翰臣方伯廉正的作风,令人钦敬仰慕,然而死后家境萧条败落,无法庇护自家亲人,这使人觉得不仅是清廉的官吏不能学做榜样,甚至善良的事情也没必要做。
    • 4、的炮声中,济远和广乙两舰,不敌日军军舰狼狈逃窜!“懦夫!方伯谦该死!”。
    • 5、龙翰臣方伯寓书少鹤,言司马再至江西,人人惬望,而渠独以为忧。
    • 6、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烦乱,贤圣之忧也。

    字义分解

    • 拼音fāng
    • 注音ㄈㄤ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N
    • 五行

    (1)(名)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正~形。

    (2)(名)乘方:平~。

    (3)姓。

    (4)(名)方向:东~。

    (5)(名)方面:正~。

    (6)(名)地点、地区:~言。

    (7)(名)方法:药~。

    (8)(形)正直:品行~正。

    (9)(副)正在;正当:~才。

    (10)(量)用于方形东西:几~木头。

    • 拼音bǎi,bó
    • 注音ㄅㄛˊ,ㄅㄞˇ,ㄅㄚ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WRG

    1.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2. 父亲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伯。世伯。

    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伯”。

    6. 姓。

    bǎi

    1.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

    1. 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