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
拼音:zhī zi
注音:ㄓ ㄗˇ
词性: 名词

栀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栀子zhīzi

(1) 一种灌木或小乔木,因其芳香的白花而被长期栽培

Cape jasmin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栀子”。

⒉ 木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对生,长椭圆形,有光泽。春夏开白花,香气浓烈,可供观赏。夏秋结果实,生青熟黄,可做黄色染料。也可入药,性寒味苦,为解热消炎剂。

唐杜甫《栀子》诗:“梔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
一本作“栀”。 唐唐彦谦《离鸾》诗:“庭前佳树名梔子,试结同心寄谢娘。”
邵瑞彭《北行杂诗》之五:“心如梔子难言实,身似浮云未是閒。”

⒊ 指栀子花。

唐李商隐《效徐陵体赠更衣》诗:“结带悬梔子,绣领刺鸳鸯。”
宋范成大《初秋闲记园池草木》诗之二:“旱地莲花娇小,水盆梔子幽芳。”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五〇:“去时梔子压犀簪,次第寒花掐到今。”

⒋ 指栀子的果实。按,“黄孔”为“惶恐”的谐音。

明周履靖《锦笺记·进香》:“呀!梔子抹屁股,--黄孔!黄孔!果然是我浑家换了粧饰,一时不认得了。”

国语词典:

植物名。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长椭圆形,夏天开白花或黄花,香味浓郁,有果实。除供观赏外,果实可供药用,也可做黄色染料。

网络解释:

栀子 (茜草科植物)

  • 栀子(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含番红花色素苷基,可作黄色染料。
    • 1、看着她天真烂漫的笑颜,仿佛淡雅的栀子花开。
    • 2、栀子在南方,花开得非常早,三月开始萌结新蕾,四月中旬就相继地旋开淡绿的纹,露出洁白的花瓣来。
    • 3、栀子花的根泡在水里,一些叶片浮在水面,就像一个正在浴池里洗澡的少女。它的叶子绿得发亮,细细的、长长的;有的新芽儿直挺挺的站在那;即便是花枯萎了后它的叶子也会保持几天碧绿的状态。
    • 4、牡丹,麝香,晚香玉,黑醋栗,栀子花。
    • 5、人在品格修养上,必须从花朵学得教训。为什么栀子花普遍为人喜爱,只有一个理由,因为他绝不想玫瑰花般的香味。
    • 6、老栀子树开花了,满树莹白如雪,洁白如玉。有含苞待放的,有灿烂盛开的,有正在凋谢的……

    字义分解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SRGB
    • 五行

    (名)栀子。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