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渠
拼音: | cáo qú |
注音: | ㄘㄠˊ ㄑㄨˊ |
漕渠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人工挖掘或疏浚的主要用于漕运的河道。
引证解释:
⒈ 人工挖掘或疏浚的主要用于漕运的河道。此指大运河。
引《史记·河渠书》:“令齐人水工徐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
《文选·鲍照<芜城赋>》:“柂以漕渠,轴以崐岗。”
李善注引杜预曰:“通粮道。”
此指邗沟。宋曾巩《广德湖记》:“盖湖之大五十里,而在鄞之西十二里,其源出於四明山,而引其北为漕渠,泄其东北入江。”
清赵翼《送邑侯高松亭调任宿迁》诗:“邮传连三省, 漕渠过万艘。”
国语词典:
运送粮食的河道,即今之大运河。
网络解释:
漕渠
- 1、是岁,始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兴军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
- 2、京兆尹黎幹自南山引涧水穿漕渠入长安,功竟不成。
- 3、奏穿广漕渠,引河入汴,溉东南诸陂,始大佃于淮北。
- 4、雒阳,以邙山、雒水、漕渠为外郭,充当雒阳屏障。
- 5、“西蠡河,自宜兴太湖而下,止开浚二十余里,若更令深远,则太湖来水,漕渠一百七十余里,可兑浚治之扰。
- 6、韦坚在汉漕渠和隋广通渠的基础上修筑运渠,在咸阳修建兴城堰,引渭水入渠。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