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
拼音: | mín bīng |
注音: | ㄇ一ㄣˊ ㄅ一ㄥ |
词性: | 名词 |
民兵的意思
词语解释:
民兵
1. 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人民武装组织。也称其成员。
英
2. 古时称列入兵籍,平日从事农业生产,战时应召入伍的农民。
引证解释:
⒈ 古时指乡兵,列入兵籍,有事则征召入伍。
引《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董璋閲集民兵,皆剪髮黥面,復於剑门北置永定关,布列烽火。”
《玉海》卷一三九引《庆历兵录》:“凡军有四:……四曰民兵,农之徤而材者籍之,闕者輒补,岁一閲焉。”
《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可速招募民兵, 亮自教之,可以待敌。”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欧阳文忠公文》:“御边非参用民兵,不可习其地利,知贼虚实。”
⒉ 指民间组织的武装。
⒊ 今指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的人民武装组织。亦指这种组织的成员。
引邵子南《地雷阵》:“组织民兵,他当了武委会主任,又改为中队长。”
邵子南《地雷阵》:“吃罢饭, 李勇就到中队部去,集合民兵,整理爆炸工具。”
国语词典:
由人民组织而成的武装部队。平时将军事教育实施于民间,使国民具有一定的军事知识及技能,遇战时组织起来编成部队,担任战斗任务,称为「民兵」。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民兵 (基本含义)
- 1、他率领小分队和民兵,紧密配合,群威群胆,迅速扫平了威虎山。
- 2、从演习可以看出,这个公社的民兵是训练有素的。
- 3、青年民兵们荷枪实弹的来往巡逻着。
- 4、甲乙两村的民兵守望相助,盗贼从此再也不敢侵扰了。
- 5、正因为地道与地面各种战斗事相通,敌人向村里进攻时,民兵钻入地道,按部署进入个各自事,打击入村之敌。敌人在明处,只见自己人倒下,却见不到民兵。通常情况下,都是先村外,后村内;先高房,后地面;先地面,后地道。
- 6、敌人乔装打扮成八路军的侦察员,还未进村,就被民兵识破了。
字义分解
- 拼音mín
- 注音ㄇㄧㄣˊ
- 笔划5
- 繁体民
- 五笔NAV
- 五行水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
与民兵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