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衡
拼音: | xū héng |
注音: | ㄒㄨ ㄏㄥˊ |
盱衡的意思
词语解释:
盱衡
(1) 扬眉举目
例
英
(2) 观察;纵观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扬眉举目。
引《汉书·王莽传上》:“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
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眉上曰衡。盱衡,举眉扬目也。”
唐独孤及《郑县刘少府兄宅月夜登台宴集序》:“或心愜清机,寓兴于物;或语及陈迹,盱衡而笑。”
金王若虚《送王士衡赴举序》:“决科犹战也,请以战喻:肩摩踵曳,鳞集毛萃,盱衡厉吻,扼腕扬袂,贾餘勇而尝素技者,皆吾敌也。”
清戴名世《<左尚子制义>序》:“伤俗学之日非,追前贤之遗绪,盱衡抵掌,自谓举世莫当。”
⒉ 观察;纵观。
引清钱谦益《<张公路诗集>序》:“昔年营陈战垒,盱衡时事,蹙蹙肰有微风动摇之虑,目瞪口噤,填胸薄喉。”
郑藻如《<盛世危言>序》:“尝读史盱衡千古,穷究得失盛衰之故。”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易词言之,即盱衡内外之大势,吾国吾民,果居何等地位,应取何等动作也。”
国语词典:
举目扬眉。
如:「盱衡全局」。
网络解释:
盱衡
- 1、甑尘釜鱼的同韵词有高步通衢、盱衡大局、流血成渠。
- 2、我们是来带领乡亲们走出贫困,你要盱衡大局,别跟小节过不去。
- 3、前篇谓盱衡时势,亟宜联俄以制英、日,各英、日以制俄,非恃俄可与英战,实欲藉俄与日合,藉日和英以拒俄耳。
- 4、只觉这池非音略有些喜怒无常,方才还心平气和,平易近人,这一会儿却又盱衡厉色,冷语冰人。
- 5、王天昊一听这话,盱衡厉色,随之黯然伤神,没有说话,低着头往回走。
- 6、徐帮主盱衡战况,点头道咱们南北支援,可望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