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亡
拼音: | pàn wáng |
注音: | ㄆㄢˋ ㄨㄤˊ |
叛亡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叛亡
(1) 背叛逃亡
英
引证解释:
⒈ 背叛逃亡。
引《汉书·韩王信传》:“陛下宽仁,诸侯虽有叛亡,而后归,輒復故位号,不诛也。”
唐张九龄《敕书·敕薛泰书》:“禽兽无知,不怀恩信,相率种落,一时叛亡。”
清昭槤《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达瓦齐既立,不能统驭其属,岁多叛亡。”
网络解释:
叛亡
- 1、臣非纵子不忠,奈众口难调,老臣七世忠良,今为叛亡之士。
- 2、晋、汉之代,寰海未宁,而乃招纳叛亡,朋助凶逆。
- 3、又兖豫之人,猝被征发,远赴万里,无有还期,诏书迫促,必致叛亡,其不可二也。
- 4、今年以来,有女真叛亡之臣为用,所以译曰成吉思皇帝,或曰成吉思者,乃译语天赐两字也。
- 5、大王本有旨意,不得伤武成王性命,再有百官本章保奏,念武成王平日之功,以赦叛亡之罪,或未可知。
- 6、招通河西鲜卑附头等十余万家,缮治陉北故上馆城,置屯戍以镇内外,夷虏大小,莫不归心,诸叛亡虽亲戚不敢藏匿,咸悉收送。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