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失
拼音:yì shī
注音:一ˋ ㄕ

佚失的意思

词语解释:

散失。

引证解释:

⒈ 散失;失落。

郭沫若《<沸羹集>序》:“此外当然也还有些佚失了的,年岁太久,发表处太广,再要收集恐怕已经是不可能了。”
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三讲:“目录原本,也早已佚失。”

国语词典:

散失。

如:「中国有许多宝贵的文物在战乱中佚失。」

网络解释:

佚失

  • 佚失,词语,读作“yì shī”,指散失;失落。
    • 1、爷爷的小说手稿在战争中佚失了。 
    • 2、然而,在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福建古老剧种莆仙戏中,却完整地保留了一批佚失已久的南戏剧目。
    • 3、印度的梵文经典已经散佚失传了,残留下来的很少。
    • 4、考察李商隐无题诗和他创作的佚失传奇文的关系,乃是关涉唐代文学整体观的重大问题。
    • 5、汉承秦律、汉对秦政批判、法律儒家化等因素,无疑是导致秦律在传世文献中佚失的重要原因。
    • 6、这块碑佚失已久,仅存几十个字的残拓片一张,为隶书,且与同期名碑相比,仍保留了较多的古隶风貌。

    字义分解

    • 拼音yì,dié
    • 注音ㄧˋ,ㄉㄧㄝ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WRWY
    • 五行

    1. 同“逸”。

    2. 放荡:淫佚。佚游。

    3. 美:佚女。

    4. 姓。

    dié

    1. 古同“迭”,轮流,更替。

    • 拼音shī
    • 注音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RWI
    • 五行

    (1)(动)失掉;丢掉:丧~。

    (2)(动)没有把握住:~手|~足。

    (3)(动)找不着:迷~方向。

    (4)(动)没有达到目的:~意。

    (5)(动)改变(常态):~声。

    (6)(动)违背;背弃:~信|~约。

    (7)(动)错误;过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