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虎不成反类狗
拼音: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gǒu
注音:ㄏㄨㄚˋ ㄏㄨˇ ㄅㄨˋ ㄔㄥˊ ㄈㄢˇ ㄌㄟˋ ㄍㄡˇ
词性: 成语

画虎不成反类狗的意思

词语解释:

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反贻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反贻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后汉书·马援传》:“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効也……効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西游记》第八八回:“教便也容易,只是你等无力量,使不得我们的兵器,恐学之不精,如‘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孽海花》第二四回:“就怕海军提督胆小如鼠,到弄得画虎不成反类狗耳。”
亦省作“画虎类狗”。或作“画虎成狗”、“画虎类犬”。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身已许君,復何吝惜?但恐‘画虎成狗’,致貽污谤。”
《歧路灯》第十一回:“‘这大相公聪明的很,他是看猫画虎,一见即会套的人。’ 孝移微笑道:‘ 端福不甚聪明,恐画虎类犬。’”
刘半农《读<海上花列传>》:“你若没有相当的聪明去调遣它,没有相当的气力去搬运它,结果只是画虎类狗而已。”

国语词典:

描绘老虎的样子却画得不像,反倒画成一条威猛尽失的狗。语出《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比喻人好高骛远,但能力不足,仿效失真,变得不伦不类。《西游记.第八八回》:「教便也容易,只是你等无力量,使不得我们的兵器,恐学之不精,如『画虎不成反类狗』也。」《孽海花.第二四回》:「就怕海军提督胆小如鼠,到弄得画虎不成反类狗耳。」也作「画虎不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画虎类狗」、「画虎类犬」、「画虎成狗」、「画虎成犬」。

网络解释:

画虎不成反类狗

  • 释义
  • 画老虎不成,却像狗。比喻不切实际地攀求过高的目标,实现不了,会闹笑话。 亦省作“ 画虎类狗 ”。或作“画虎成狗”、“画虎类犬”。
  • 画虎不成反类狗的近反义词

    • 1、嘛嘛,我说还不行吗,这句成语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狗狗。
    • 2、学名家而不得,则是画虎不成反类狗矣。
    • 3、有些缺乏基本影视艺术修养的人,硬要拍电影或电视剧,结果常常不免画虎不成反类狗,弄得不伦不类,观众根本不买账。
    • 4、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 5、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字义分解

    • 拼音huà
    • 注音ㄏㄨㄚ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GLBJ
    • 五行

    (1)(动)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图形(基本义):~画儿|~人像|~山水。

    (2)(名)(~儿)画成的艺术品:山水~|年~|风景~。

    (3)(形)用画儿装饰的:~屏|~栋雕梁。

    (4)(动)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线或作为标记的文字:~线|~押。

    (5)(名)汉字的一笔称一画:笔~。

    • 拼音
    • 注音ㄏ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HAMV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2.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3. 古同“唬”,威吓。

    4. 古同“琥”,琥珀。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chéng
    • 注音ㄔ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DNNT

    [ chéng ]

    1.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变为:长成。变成。

    4.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5.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6.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月。

    7.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9.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10.姓。

    • 拼音fǎn
    • 注音ㄈㄢ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RCI
    • 五行

    (1)(动)回;还:~击。

    (2)(动)反抗;反对:造~。

    (3)(动)翻转:~复。

    (4)(动)推及:举一~三。

    (5)(形)与“正”相对:~面。

    (6)(副)反而;相反地:画虎不成~成犬。

    • 拼音lèi
    • 注音ㄌㄟ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ODU
    • 五行

    (1)(名)许多相似或相同的事物的综合;种类:分~|同~。

    (2)(动)类似:~人猿|画虎不成反~狗。

    • 拼音gǒu
    • 注音ㄍㄡ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QTQK
    • 五行

    (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一种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