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然
拼音: | sāo rán |
注音: | ㄙㄠ ㄖㄢˊ |
骚然的意思
词语解释:
骚然
(1) 骚动的样子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扰乱貌;动荡不安貌。
引《汉书·严助传》:“夫以眇眇之身,託于王侯之上,内有饥寒之民, 南夷相攘,使边骚然不安,朕甚惧焉。”
唐李华《咏史》之四:“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骚然。”
宋苏舜钦《太子太保韩公行状》:“诸邑日有剽劫,民情骚然。”
鲁迅《伪自由书·从幽默到正经》:“不幸东省沦陷,举国骚然。”
⒉ 纷杂貌。
引汉刘向《说苑·君道》:“开其道路,察而用之;尊其位,重其禄,显其名。则天下之士,骚然举足而至矣。”
⒊ 风动貌。
引宋苏轼《减字木兰花》词之十序:“时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 顺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
⒋ 凄清貌。
引宋林逋《寿阳城南写望怀历阳》诗:“吟罢骚然略迴首, 歷阳诗社久离群。”
国语词典:
动乱不安的样子。
网络解释:
骚然
- 1、征赋内尽,民命外殚,比屋骚然,不聊生矣。
- 2、管山海关主事邹之易更加忧虑日益强大的后金与西北的蒙古结合,骚然并驰,全辽岂为我有?他认为当今要务在于急补将领,发饷议援。
- 3、同时,安禄山还令府县追查,‘铢两之物无不穷治,连引搜捕,支蔓无穷,民间骚然’。
- 4、世人乃悉上通诗书礼乐余得明阳之吼,文武之道,张弛并举,天下骚然。
- 5、天子被围天下骚然,两次亲征高句丽后,大隋元气大伤,三十万精锐府兵全数命丧辽东,再加上群盗并起,以致天子被围,竟然没有多少兵马前去营救。
- 6、可是高干还来不及思索郭援的疑问,前方阵列中响起的一片骚然却打断了他的思考。
字义分解
- 拼音sāo
- 注音ㄙㄠ,ㄙㄠˇ
- 笔划12
- 繁体騷
- 五笔CCYJ
- 五行金
sāo
1. 动乱,扰乱,不安定:骚乱。骚扰。骚动。
2. 忧愁:“离骚者,犹离忧也。”
3. 指中国屈原的《离骚》,后泛指诗文:骚体。骚人。骚客。风骚(①指《诗经》和《离骚》,代指古代诗歌或文化;②指妇女举止轻佻)。
4. 举止轻佻,作风下流:骚货。
5. 同“臊”(sāo ㄙㄠ)。
sǎo1. 古通“扫”,尽其所有,扫数出动:“大王宜骚淮南之兵。”
与骚然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