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阳
拼音: | bó yáng |
注音: | ㄅㄛˊ 一ㄤˊ |
伯阳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贤人。相传为舜七友之一。
老子的字。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古地名。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
老子的字。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古地名。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
引证解释:
⒈ 古贤人。相传为舜七友之一。参阅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舜七友》。
引《墨子·所染》:“舜染於许由、伯阳。”
孙诒让间诂:“此伯阳自是舜时贤人。”
《吕氏春秋·本味》:“故黄帝立四面, 尧、舜得伯阳、续耳然后成,凡贤人之德有以知之也。”
高诱注:“伯阳、续耳皆贤人, 尧用之以成功也。”
陈奇猷校释:“伯阳、续耳係舜七友中之二友。”
⒉ 老子的字。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引《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西有伯阳之馆,北有旷野之望。”
李善注:“伯阳,即老子也。”
宋陆游《读<老子>》诗:“恍然亲见古伯阳,袂属关尹肩庚桑。”
⒊ 古地名。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
引《史记·赵世家》:“﹝惠文王﹞十七年, 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
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伯阳故城一名邯会城,在相州鄴县西五十五里,七国时魏邑, 汉邯会城。”
国语词典:
人名:(1) 周太史。生卒年不详。《史记.卷四.周本纪》:「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2) 老子的字。参见「老子」条。
- 1、魏伯阳听得瞠目咋舌,心道,华山五散人最后弃道入魔,灵神给三藏魔界的妖物噬掉,肉身亦成了妖魔们的宿体,听起来真有些可怜。
- 2、魏伯阳探往绳中的左手,在碰及光壁的一刹那,像探入徘徊云端的雷群之中,火绿相杂的幼小的电蛇由虚无中生成,“噼噼啪”。
- 3、他阅世极广,最善察颜观色,方才朱伯阳几句说话,他已知‘辅镜良背门‘一事,必定另有文章,不动声色间,已将‘背门‘二字换成了‘出走‘
- 4、弟子李耳李伯阳门下青木兕牛族板角青,打扰前辈清修,乞请见谅。
- 5、张功略皱眉头,看往魏伯阳,道“这次不知道老二,又想要玩什么把戏?”。
- 6、夏伯阳咕咚咕咚的一口气灌了下去,用力的抹抹战在嘴边绒毛上的酒沫意犹未尽的说道“还是老大上次带来的酒够劲,这麦酒真没意思!”。
字义分解
- 拼音bǎi,bó
- 注音ㄅㄛˊ,ㄅㄞˇ,ㄅㄚˋ
- 笔划7
- 繁体伯
- 五笔WRG
bó
1.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2. 父亲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伯。世伯。
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伯”。
6. 姓。
bǎi1.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
bà1. 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