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í sān jīng |
注音: | ㄕˊ ㄙㄢ ㄐ一ㄥ |
十三经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十三经
(1) 指《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部儒家的经典
引证解释:
⒈ 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其形成过程为:汉立《诗》《书》《易》《礼》《春秋》于学官,为五经; 唐加《周礼》《仪礼》《公羊》《穀梁》为九经;至开成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 宋复增《孟子》,因有十三经之称。参阅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八; 清钱泰吉《曝书杂记》卷上。
引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你看十三经、廿一史、九流三教、诸子百家、腐烂时文、新奇小説,上下充箱盈架,高低列肆连楼。”
清昭槤《啸亭续录·石经》:“雍正中,有生员蒋衡字湘帆者善书法,立志书十三经,十餘年乃成。”
国语词典:
宋代列《孟子》于经部,与《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合称为「十三经」。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十三经 (十三经)
- 1、《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的著作,封建时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 2、今天对“十三经”重新作注,进行今译,是古籍整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弘扬中华文明的需要。
- 3、郑玄的《周礼注》是迄今保留下来的注释《周礼》较早、较全面的著作,其注释也被列入《十三经注疏》。
- 4、《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著作,封建时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 5、“十三经”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组成部分,而注疏是“十三经”流传至今的保证。
- 6、“十三经”之一的《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权威著作,对后世词义训释有着深远的影响。
字义分解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三
- 五笔DGGG
- 五行金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 拼音jīng,jìng
- 注音ㄐㄧㄥ
- 笔划8
- 繁体經
- 五笔XCAG
jīng
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纱。~线。
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脉。~络。
3.经度:东~。西~。
4.经营;治理:~商。整军~武。
5.上吊:自~。
6.历久不变的;正常:~常。不~之谈。
7.经典:本草~。佛~。念~。十三~。
8.月经:行~。~血不调。
9.姓。
10.经过:~年累月。几~周折。这件事是~我手办的。~他一说,我才知道。
11.禁(jīn)受:~不起。~得起考验。
jìng1.动词: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与十三经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