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bā gǔ |
注音: | ㄅㄚ ㄍㄨˇ |
词性: | 名词 |
八股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八股
(1) 中国明、清科举考试用的文体。也称“制艺”、“时文”。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内容空洞,形式死板。后用以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讲演等
引证解释:
⒈ 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艺、制义、时艺、时文、八比文。其体源于宋元的经义,而成于明成化以后,至清光绪末年始废。文章就四书取题。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叫“承题”。然后开始议论,称“起讲”。再后为“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而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其所论内容,都要根据宋朱熹《四书集注》等书“代圣人立説”,不许作者自由发挥。它是封建统治者束缚人民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参阅《明史·选举志二》, 清阮元《四书文话》、 梁章鉅《制义丛话》。
引《儒林外史》第一回:“此一条之后,便是礼部议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
后以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或迂腐的言论。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四:“要做出适合党老爷们口胃的八股来,大家都已经感觉着头痛。”
国语词典:
明、清科举时所规定的文章格式。参见「八股文」条。
如:「八股的作风」、「八股的教条」。
词语翻译
八股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这些八股式的文章,读起来味如嚼蜡。
- 2、我们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笔法来一个“八股”,以毒攻毒,就叫做八大罪状吧。
- 3、明清时读书人把八股文当做求取功名的,把“起承转合”弄成了呆板僵死的格式,束缚人们的思想。
- 4、但是,现在许多作文培训机构,将作文方法总结出新八股,培训出的学生写的作文千篇一律;不得不说,这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5、继上品极精彩的辩难之后,八股作为明代取士重中之重,自然也会在本文前期占上极大比重。
- 6、反正认识不足、打击不力、缺少长效机制之类,在“公文八股”中早已司空见惯,自己照抄一遍总不至于有错。
字义分解
- 拼音gǔ
- 注音ㄍㄨˇ
- 笔划8
- 繁体股
- 五笔EMCY
- 五行木
(1)(名)大腿。
(2)(名)(名)某些机关、企业、团体中的组织单位:总务~|人事~。
(3)(名)(名)(~儿)绳线等的组成部分:三~儿绳|把线捻成~儿。
(4)(名)(名)(~儿)集合资金的一份或一笔财物平均分配的一份:~份|分~|按~均分|每~五百元。
(5)(名)(~儿)(量) ɑ)用于成条的东西:一~线|一~泉水|上山有两~道。b)用于气体、气味、力气等:一~热气|一~香味|一~劲。c)用于成批的人:一~线|一~泉水|上山有两~道。b)用于气体、气味、力气等
(6)(名)我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较长的直角边。
与八股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