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ī miàn zhī shí |
注音: | 一 ㄇ一ㄢˋ ㄓ ㄕˊ |
词性: | 成语 |
一面之识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
引证解释:
⒈ 谓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
引《宋史·范纯仁传》:“纯仁乞归许养疾, 徽宗不得已许之。每见辅臣问安否,乃曰:‘ 范纯仁,得一面识足矣。’”
《水浒传》第八一回:“宋江道:‘ 宿太尉旧日在华州降香,曾与宋江有一面之识。’”
《何典》第二回:“刘打鬼有个娘舅,曾与六事鬼有一面之识。”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五:“余幄奇,我无一面之识。那位‘军人’便自告奋勇,替我当了说客,而居然也就说通了。”
国语词典:
只见过一次面。比喻交情不深。《水浒传.第八一回》:「宿太尉旧日在华州降香,曾与宋江有一面之识。」《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世上如此之人,就是至亲的友,尚且反面无情,何况一饭之恩,一面之识。」也作「一面之交」。
网络解释:
一面之识
- 1、李自成造反的时候,曾与我有一面之识,我还赠了他一些金银。
- 2、这问题或许涉及到帝国的秘密,或许与周道二人只是一面之识,因此陈将军并没回答周道的问题,而是说道,“我们出发吧!”。
- 3、一面之识未为真,水用杖探知浅深;不畏猛虎三只眼,只怕人有两样心。
- 4、那大哥熟悉这位高士么?莉跟他素味平生,无一面之识,大哥可不可以给我写一封荐书?
- 5、王文兵轻笑间,已经认定了这只有一面之识却愿意为自己干架的兄弟。
- 6、黑暗的角落里幻出一道身影,正是与武子浩有过一面之识的藏木,此刻他一改之前的阴沉,恭敬的弯腰说道“大人!”。
字义分解
- 拼音yī
- 注音ㄧ
- 笔划1
- 繁体一
- 五笔GGLL
-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miàn
- 注音ㄇㄧㄢˋ
- 笔划9
- 繁体麵
- 五笔DMJD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一面之识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