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蕝
拼音:máo jué
注音:ㄇㄠˊ ㄐㄩㄝˊ

茅蕝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摈相者习朝会之仪,束茅而列,以表位次。
茅束。

引证解释:

⒈ 古摈相者习朝会之仪,束茅而列,以表位次。

《国语·晋语八》:“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
韦昭注:“蕝,谓束茅而立之,所以缩酒。”
王引之《经义述闻·国语下》:“《晋语八》‘置茅蕝,设望表’ 韦注:‘蕝谓束茅而立之,所以缩酒。’案:会盟无缩酒之文, 韦注非也,当以贾説为长。窃谓置茅蕝者,未盟之先,摈相者习仪也。习仪则必为位,故以茅蕝表之。”

⒉ 茅束。

元方夔《田家杂兴》诗之一:“樵路通村暗蒺藜,数椽茅蕝护疏篱。”

网络解释:

茅蕝

  • 茅蕝(1).古摈相者习朝会之仪,束茅而列,以表位次。(2).茅束。
  • 字义分解

    • 拼音máo
    • 注音ㄇㄠ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ACBT
    • 五行

    (1)(名)即白茅;草本植物;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以吃;也可入药;叶子可以编蓑衣。

    (2)(Máo)姓。

    • 拼音jué
    • 注音ㄐㄩㄝˊ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AXQC

    1.古代朝会时表示位次的茅束:“置茅~,设望表。”

    2.标志。

    3.古书上说的一种水草。

    4.古代行泥路的用具。

    5.一种拦水捕鱼的器具:“帆边渔~浪,木末酒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