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àng xià tóng xīn |
注音: | ㄕㄤˋ ㄒ一ㄚˋ ㄊㄨㄥˊ ㄒ一ㄣ |
词性: | 成语 |
上下同心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上下一心。
引《淮南子·兵略训》:“主明将良,上下同心,气意俱起,所谓实也。”
《后汉书·和帝纪》:“咎罚既至,復令灾及小民。若上下同心,庶或有瘳。”
国语词典:
众人一心。《淮南子.本经》:「上下同心,君臣辑睦。」《周书.卷二九.宇文虬传》:「虬每经行阵,必身先卒伍,故上下同心,战无不克。」也作「上下一心」。
网络解释:
上下同心
- 1、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抗震救灾。
- 2、人多乱,嘴多饭,资源用尽地球颤,稳民生,提发展,晚婚优育国家安,促国力,把运转,控制人口很关键,齐倡导,共谏言,上下同心家合欢。世界人口日,祝你少生孩子多致富,快快走上。
- 3、普法之役,普人皆有法国地图,举山川、城市、险要所在、兵粮所聚、戍守所至、若者难攻、若者易取,一览了然,上下同心,卒成大捷。
- 4、事业在与人。潜心研究,上下同心协力,戒骄戒躁,心存感激。
- 5、只是听说宋人文恬武嬉,军威倒是极弱,如今蒙古人兵盛,且全民皆兵,又上下同心,西夏与金国灭国不远,早晚也会南下攻打宋国的。
- 6、今日之事传出,我楚国必是群情激愤,军民上下同心戮力,只消朝廷下令伐梁,后果怕是你这小小使臣担待不起。
字义分解
- 拼音shàng,shǎng
- 注音ㄕㄤˋ,ㄕㄤˇ
- 笔划3
- 繁体上
- 五笔HHGG
- 五行金
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shǎng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 拼音xià
- 注音ㄒㄧㄚˋ
- 笔划3
- 繁体下
- 五笔GHI
(1)(副)下面;位置在下的;低处:~面|~部。
(2)(副)等级或品级低的:~等|~级|~策|~人。
(3)(副)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午|~集|~家|~旬。
(4)(副)向下面:~行车。
(5)(副)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列|部~|在同志们的帮助~。
(6)(副)表示正当某个时间或时节:节~|目~|时~。
(7)(副)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里都同意。
(8)(动)由高处到低处:~船|~降|~山。
(9)(动)(雨、雪等)降落:~雨|~雾。
(10)(动)颁发;投递:~令|~文|~通知|~帖。
(11)(动)去;到(处所):~乡|~地|~基层。
(12)(动)退场:该队三号上;五号~。
(13)(动)放入:~网捕鱼|~箸|~钻|~手。
(14)(动)卸除;取下:~装|把敌人的枪~了!
(15)(动)做出(言论、判断等):~结论|~定义。
(16)(动)开始使用;使用:~药|~刀。(动物)生产:~蛋|~崽。攻陷;攻克:连~数城。到规定的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等:~班|~工|~课。退让:相持不~。低于;少于(多用于否定):~药|~刀。(动物)生产
(17)(量)(一~儿)。ɑ表示动作的次数: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
(18)(名)(~儿)用在“几、两”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儿)。有时也作下子。
(19)(副)用在动词后。表示由高处到低处
(20)(副)用在动词后。表示有空间;能容纳:这个剧场能坐~几万人。
(21)(副)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写~八千字的论文。
- 拼音tóng,tòng
- 注音ㄊㄨㄥˊ,ㄊㄨㄥˋ
- 笔划6
- 繁体同
- 五笔MGKD
tó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3. 和,跟:同流合污。
4. 姓。
tòng1. 〔胡同〕见“胡”。
与上下同心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