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衣
拼音: | fú yī |
注音: | ㄈㄨˊ 一 |
拂衣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提起或撩起衣襟。
2.挥动衣服。
3.谓归隐。
2.挥动衣服。
3.谓归隐。
引证解释:
⒈ 提起或撩起衣襟。
引《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叔向﹞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
杜预注:“拂衣,褰裳也。”
晋葛洪《抱朴子·疾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难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
⒉ 挥动衣服。形容激动或愤激。
引汉杨恽《报孙会宗书》:“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孔慨然曰:‘……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
唐谷神子《博导志·崔玄微》:“醋醋怒曰:‘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拂衣而起。”
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那班门客才晓得他是崔魏逆党,不待曲终,拂衣散尽。”
⒊ 振衣而去。谓归隐。
引晋殷仲文《解尚书表》:“进不能见危授命,忘身殉国;退不能辞粟首阳,拂衣高谢。”
南朝宋谢灵运《述祖德》诗:“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唐王维《送张五归山》诗:“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清孔尚任《桃花扇·入道》:“世态纷紜,半生尘里朱颜老;拂衣不早,看罢傀儡闹。”
国语词典:
甩动衣袖,以示不悦或发怒。
网络解释:
拂衣
拂衣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能赋相如剑术自通达,出蜀道又游华夏五陵除恶霸,夜宿金陵访古刹笑饮青盏花,三十万两挥手洒明朝又天涯,待到失意书进酒杯酒窥天下,自当乘云沐彩霞不负此年华,功成天明拂衣去四海随意家。墨明棋妙
- 2、所以,在李白那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弥散着鼓动男儿的魅惑,除了羽化登天,这便是他酒后澎湃胸襟的贲张和冲动。
- 3、完事以后,拂衣而去,不露一点声,深藏身名。
- 4、佐汉开鸿举,屹然天一柱,要伴赤松游,功成拂衣去。
- 5、但是,就是这其貌不扬的圆疙瘩,曾经有一个个影响人类历史的大举动,只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 6、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字义分解
- 拼音fú,bì
- 注音ㄈㄨˊ,ㄅㄧˋ
- 笔划8
- 繁体拂
- 五笔RXJH
- 五行水
fú
1. 拭,掸去:拂拭。拂尘。
2. 轻轻擦过:拂晓。春风拂面。微风拂煦。
3. 甩动,抖动:拂袖而去。
4. 违背,不顺:忠言拂耳。拂逆。
bì1. 古同“弼”,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