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谪
拼音:kē zhé
注音:ㄎㄜ ㄓㄜˊ

科谪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科适"。 2.谓依法贬谪﹐流徙戍边。亦指贬谪戍边的罪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科适”。谓依法贬谪,流徙戍边。亦指贬谪戍边的罪人。

《史记·大宛列传》:“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而发天下七科适,及载糒给贰师。”
张守节正义:“音讁。 张晏云: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壻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籍七:凡七科。 武帝天汉四年,发天下七科讁出朔方也。”
按,《汉书·武帝纪》作“科讁”。 汉桓宽《盐铁论·击之》:“甲士死於军旅,中士罢於转漕!仍之以科适,吏徵发极矣。”
明文徵明《顾春潜先生传》:“一切科讁,凡以瘠民裕上者,悉蠲放之。”

网络解释:

科谪

  • 1.亦作"科适"。 2.谓依法贬谪﹐流徙戍边。亦指贬谪戍边的罪人。
  • 科谪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科适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ㄎㄜ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TUFH
    • 五行

    (1)(名)学术或业务的类别:~目|文~|理~|牙~|眼~。

    (2)(名)行政机关或某些机构的行政部门按工作性质分设的单位:秘书~|财务~。

    (3)(名)生物学上指同一目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再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科。如松柏目有松科、杉科、柏科等。

    (4)(动)〈书〉判定(刑罚):~以罚金。

    (5)(名)古装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如笑科、饮酒科等。

    • 拼音zhé
    • 注音ㄓㄜ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YUMD
    • 五行

    (1)(动)〈书〉封建时代高级官吏因罪被罚降职或流放。

    (2)(动)〈书〉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迷信):有人把李白称为~仙人。

    (3)(动)〈书〉责备;指摘:众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