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辩
拼音:míng biàn
注音:ㄇ一ㄥˊ ㄅ一ㄢˋ

名辩的意思

词语解释:

对名实关系的辩论。

引证解释:

⒈ 对名实关系的辩论。

章炳麟《訄书·订孔》:“惟荀卿奄於先师,不用。名辩坏,故言殽;进取失,故业堕。”

国语词典:

中国古代思想家论述名实问题的辩论。始于春秋时孔子正名、老子无名、墨子取实予名的争辩。战国时则有惠施、公孙龙的名家出现,荀子并把名辩问题,具体分析为名、辞、辩说三方面,对我国古逻辑学贡献很大。

网络解释:

名辩

  • 名辩是先秦思想家闱绕“名”的性质、内容、相互关系等问题展开的辩论以及关于“辩”的理论研究。春秋战围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生大变革,名实“相怨”、“散乱”。邓析一方面作《竹刑》,主张“按实定名”、“循名责实”(《邓析子.无厚》),另一方面义站在十民一边“操两可之说,没无穷之辞”(刘向《校叙》),教他们刑名诉讼之法,“学讼者不可胜数”,从而首开先秦名辩之风气一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便以主观的伦理概念为标准,强凋为政必先正名。
  • 字义分解

    • 拼音míng
    • 注音ㄇ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QKF
    • 五行

    [ míng ]

    1.人或事物的称谓: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叫出,说出:不可名状。

    5.声誉: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占有:不名一文。

    8.量词,用于人:三名工人。

    • 拼音biàn
    • 注音ㄅㄧㄢˋ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UYUH
    • 五行

    (动)辩解;争论:分~|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