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坐
拼音:fǎn zuò
注音:ㄈㄢˇ ㄗㄨㄛˋ

反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反坐fǎnzuò

(1) 把被诬告人应得的刑罚,反过来加在诬告人身上

sentence the accuser to the punishment facing the person he falsely accused

引证解释:

⒈ 指我国封建社会对诬告罪的刑罚。即把被诬告的罪名所应得的刑罚加在诬告人身上。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膺表欲按其罪, 元羣(羊元羣 )行赂宦竖, 膺反坐输作左校。”
唐长孙无忌《唐律疏议·斗讼三》:“诸诬告人者,各反坐。”
《老残游记》第十八回:“是谁教你诬告的。你不知道律例上有反坐的一条吗?”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你竟这样的侮辱我!说我不是人……如果我真的不是人,我情愿大辟--就是杀头呀,你懂了没有?要不然,你是应该反坐的。”

⒉ 反诬;诬赖。

《水浒传》第四五回:“这妇人反坐石秀 …… 杨雄听了,心中火起。”

国语词典:

诬告他人,其人应得何罪,则使诬告者反受之,称为「反坐」。

词语翻译

英语
to sentence the accuser (and free the falsely accused defendant)​

网络解释:

反坐

  • 反坐指的是中国封建法律对诬告他人犯罪的处罚。秦律对诬告者处所诬之罪。《秦简》记载:“伍人相告,且以辟罪,不审,以所辟罪罪之。”唐律有诬告反坐的规定。《唐律·斗讼》日:"诸诬告人者,各反坐。”《唐律疏议·斗讼》:“凡人有嫌,遂相诬告者,准诬罪轻重,反坐告人。”明清律诬告反坐有加等处罚的规定。
    • 1、不但曹朴落了个诬告反坐自己也是狼狈不堪,更令人震惊的是所谓的证人纯系子虚乌有。
    • 2、这时候坐在书桌前阅读资料的男人反坐在椅子上对着屋里的人说,除了一个人不在这里跟我们集合,其余的我们也就算到齐了。
    • 3、而如果确实因此有加重或减轻罪名情节的,就要按照“故出入人罪”来进行处理,反坐所出入的罪名。
    • 4、上,不过这次卓一航在前控马,陆压反坐在后面,持着长枪随时对付追兵。
    • 5、周宇拽过椅子,反坐在侯明的面前,下巴枕在手背上,很奇的看着侯明。
    • 6、大人,按照我大清的律法,诬告要反坐啊!张虎和苟知县告的是收买民心,图谋不轨。

    字义分解

    • 拼音fǎn
    • 注音ㄈㄢ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RCI
    • 五行

    (1)(动)回;还:~击。

    (2)(动)反抗;反对:造~。

    (3)(动)翻转:~复。

    (4)(动)推及:举一~三。

    (5)(形)与“正”相对:~面。

    (6)(副)反而;相反地:画虎不成~成犬。

    • 拼音zuò
    • 注音ㄗㄨㄛ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WWFF
    • 五行

    [ zuò ]

    1.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待。坐垫。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骑。

    2. 乘,搭:坐车。坐船。

    3.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坐庄。

    4.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5.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坐锅。

    6. 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坐。

    7. 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 副词(a.空,徒然,如“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b.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坐长十倍”;c.遂,即将,如“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d.深,如“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e.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9. 定罪:连坐。反坐。坐赃(犯贪赃罪)。

    10. 瓜果等植物结实:坐瓜。坐果。

    11.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