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本逐末
拼音:qì běn zhú mò
注音:ㄑ一ˋ ㄅㄣˇ ㄓㄨˊ ㄇㄛˋ
词性: 成语

弃本逐末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 2.亦作"弃本求末"。谓舍弃事物的根本而追求末节。

引证解释:

⒈ 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

《汉书·食货志下》:“民心动摇,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姦邪不可禁。”
《旧唐书·韦凑传》:“三辅农人,趋目前之利,捨农受雇,弃本逐末。”
清顾炎武《钱粮论》上:“吴徐知誥从宋齐丘之言,以为钱非耕桑所得,使民输钱,是教之弃本逐末也。”

⒉ 亦作“弃本求末”。谓舍弃事物的根本而追求末节。

《魏书·敬宗纪》:“又元天穆宗室末属……不能竭其忠诚以奉家国,乃復弃本逐末,背同即异,为之谋主,成彼祸心。”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两监》:“尔后物态浇漓,稔于世禄,以京兆为荣美,同华为利市,莫不去实务华,弃本逐末。”
清恽敬《答邓鹿耕书》之二:“惟小人弃本求末,不务脩德,止求吉葬。”

国语词典:

放弃最基本或最重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端末节。《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民心动摇,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也作「背本趋末」。

网络解释:

弃本逐末

  • 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弃本逐末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 1、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去农经商、弃本逐末的情况。
    • 2、“人皆言农桑衣食之本,然弃本逐末,鲜有救其弊者。
    • 3、国家势力自英宗时起不断衰弱,国内土地兼并严重,人民生活困苦,许多农民“弃本逐末”,因为海外贸易所得复兴颇厚,逐渐成为国家所称的海寇。
    • 4、今或征之,恐无识之徒弃本逐末,递相教习。 
    • 5、然而东湖镇国土所弃本逐末,偷换概念,假装追究郭仕和在所批手续之外超过了多少平方,完全回避其非法侵占了我家祖坟坝多少。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ㄑㄧ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CAJ
    • 五行

    (动)放弃;扔掉。

    • 拼音běn
    • 注音ㄅㄣ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SGD
    • 五行

    (1)(名)草木的茎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

    (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

    (7)(形)现今的:~年|~月。

    (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

    (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

    (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

    (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

    (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

    (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

    • 拼音zhú
    • 注音ㄓㄨ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EPI

    (1)(动)追赶:~鹿|随波~流。

    (2)(动)驱逐:~客|~出。

    (3)(副)挨着(次序):~次|~个|~句|~年|~日|~条。

    • 拼音
    • 注音ㄇㄛ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GSI
    • 五行

    (1)(名)东西的梢;尽头:年~。

    (2)(形)不是根本的重要的事物:~节。

    (3)(名)最后;终了;末尾:剧~|篇~。

    (4)(名)(~子、~儿 )细碎的或成面儿的东西:茶~。

    (5)(名)戏曲角色;扮演中年男子;京剧归入老生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