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放
拼音: | míng fàng |
注音: | ㄇ一ㄥˊ ㄈㄤˋ |
鸣放的意思
词语解释:
鸣放
(1) 开枪(炮)发出声音
英
(2)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取后两字而成,指许多人公开发表不同意见
英
引证解释:
⒈ 发出枪弹、炮弹。因发弹时伴有很大的响声,故称。
例如:他抽出手枪,对天鸣放,以示警告。
⒉ 指人民群众对问题公开发表意见。
引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农村中也要先让农民‘鸣放’,即提意见,发议论。”
柳青《狠透铁》:“散会的时候,他对高书记说,看起来似乎‘鸣放’完了。”
网络解释:
鸣放
- 1、路上驶来一辆汽车,司机鸣放喇叭让行人闪避。
- 2、鸣锣钟声震九霄,彩带飞舞元旦到。烟花齐鸣放鞭炮,舞狮走龙长虹飘。家人欢聚更喜庆,笑语欢声永不消。祝君来年新气象,策马奔腾事业高。祝元旦顺心快乐!
- 3、尤广才记得,别人去插队的时候都鸣放鞭炮欢迎,他只能一个人拉着小车艰难地拉着行李到陆庄大队。
- 4、看到保镖的出现,范雷鸣放下了心中的络石。
-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向海鸥喂有毒、有害食物,不准鸣放鞭炮,投掷石头等;不准捕杀、买卖红嘴鸥。
- 6、祭祀大典分为燃放爆竹迎神、鸣放礼炮、上香祭拜、恭读祭文等八项程序,表达了中华儿女对轩辕黄帝开创文明、佑护中华民族的感恩心情。
字义分解
- 拼音míng
- 注音ㄇㄧㄥˊ
- 笔划8
- 繁体鳴
- 五笔KQYG
- 五行水
(1)(动)(鸟兽或昆虫)叫:鸡~|蝉~。
(2)(动)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雷~|耳~。
(3)(动)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谢|~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