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wú xià zhù chǔ |
注音: | ㄨˊ ㄒ一ㄚˋ ㄓㄨˋ ㄔㄨˇ |
词性: | 成语 |
无下箸处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晋武帝时, 何曾生活豪奢,食日费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后用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
引《晋书·何曾传》:“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輒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下·四字》:“每一日餐费,至十餘金,犹嫌无下箸处。”
国语词典:
满桌菜肴,竟仍嫌无好菜可吃。比喻生活骄奢。
网络解释:
无下箸处
- 1、邓散木说罢即出门往菜馆叫菜,误以为“盘餐无兼味,客无下箸处”呢。
- 2、所以宰相“日费万钱,而无下箸处”,不算折他的“草料”,因为他命中注定的草料总量平摊到每顿饭,可以日费万钱。
- 3、晋代的何曾穷奢极欲,一日餐费万钱,还说无下箸处。
- 4、但在平定吴国后,他认为天下一统,基业已固,就开始贪图享受,穷奢极侈,无所不用其极,“后宫殆将万人”,“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
- 5、有人指出,听任这种“进化”继续下去,我们大概会像晋朝的何曾那样,看着满桌的山珍海味,犹云“无下箸处”。
- 6、史载,张居正奉旨归葬时所到之处招待宴会“味逾百品”,张居正却叹“无下箸处”。
字义分解
- 拼音wú,mó
- 注音ㄨˊ
- 笔划4
- 繁体無
- 五笔FQV
wú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mó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 拼音xià
- 注音ㄒㄧㄚˋ
- 笔划3
- 繁体下
- 五笔GHI
(1)(副)下面;位置在下的;低处:~面|~部。
(2)(副)等级或品级低的:~等|~级|~策|~人。
(3)(副)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午|~集|~家|~旬。
(4)(副)向下面:~行车。
(5)(副)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列|部~|在同志们的帮助~。
(6)(副)表示正当某个时间或时节:节~|目~|时~。
(7)(副)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里都同意。
(8)(动)由高处到低处:~船|~降|~山。
(9)(动)(雨、雪等)降落:~雨|~雾。
(10)(动)颁发;投递:~令|~文|~通知|~帖。
(11)(动)去;到(处所):~乡|~地|~基层。
(12)(动)退场:该队三号上;五号~。
(13)(动)放入:~网捕鱼|~箸|~钻|~手。
(14)(动)卸除;取下:~装|把敌人的枪~了!
(15)(动)做出(言论、判断等):~结论|~定义。
(16)(动)开始使用;使用:~药|~刀。(动物)生产:~蛋|~崽。攻陷;攻克:连~数城。到规定的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等:~班|~工|~课。退让:相持不~。低于;少于(多用于否定):~药|~刀。(动物)生产
(17)(量)(一~儿)。ɑ表示动作的次数: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
(18)(名)(~儿)用在“几、两”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儿)。有时也作下子。
(19)(副)用在动词后。表示由高处到低处
(20)(副)用在动词后。表示有空间;能容纳:这个剧场能坐~几万人。
(21)(副)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写~八千字的论文。
与无下箸处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