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兵符
拼音: | pì bīng fú |
注音: | ㄆ一ˋ ㄅ一ㄥ ㄈㄨˊ |
辟兵符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迷信指可避兵器伤害的符箓。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迷信指可避兵器伤害的符箓。
引《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布诛肃” 裴松之注引晋王沉《魏书》:“辅恇怯失守,不能自安。常把辟兵符,以鈇鑕致其旁,欲以自彊。”
清吴伟业《宫扇》诗:“旧内谩悬长命缕,新宫徒贴辟兵符。”
网络解释:
辟兵符
字义分解
- 拼音bì,pī,pì
- 注音ㄅㄧˋ,ㄆㄧˋ
- 笔划13
- 繁体闢
- 五笔NKUH
bì
1.君主:复~。
2.姓。
3.排除:~邪。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
pì1.透彻:精~。透~。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
3.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
pī[辟头](pī tóu)同“劈头”。
- 拼音bīng
- 注音ㄅㄧㄥ
- 笔划7
- 繁体兵
- 五笔RGWU
- 五行水
(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
(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
(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