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司
拼音:jiān sī
注音:ㄐ一ㄢ ㄙ

监司的意思

词语解释:

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吏。监察。

引证解释:

⒈ 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吏。 汉以后的司隶校尉和督察州县的刺史、转动使、按察使、布政使等通称为监司。

《后汉书·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见非不举,闻恶不察。”
明杨珽《龙膏记·赐玦》:“他始拿守令,继拿监司,我都不能禁他,如今该轮到我宰相了。”
清李调元《九月初六日过燕郊》诗:“我本治河监司官,闻言顿觉心难安。”
章炳麟《訄书·禁烟草》:“烟叶之苦泽,下毒其壤,数年不能成菜茹,虽欲反而树稼,其道无繇。殖者滋庶,食者滋众,民利而翫之,监司恬而狎之。”

⒉ 监察。

《后汉书·贾宗传》:“宗擢用其任职者,与边吏参选,转相监司,以擿发其姦。”

国语词典:

监察。

网络解释:

监司

  • 有监察州县之权的地方长官简称。宋转运使、转运副使、转运判官与提点刑狱、提举常平皆有监察辖区官吏之责,统称监司。元廉访使与明布政使、按察使亦因有监察官吏之权称监司。清则布政使、按察使及各道道员皆有督察所属府、州、县之权,通称监司。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
  • 字义分解

    • 拼音jiān,jiàn
    • 注音ㄐㄧㄢ,ㄐㄧㄢ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JTYL
    • 五行

    jiān

    1. 督察:监察。监控。监测。监护。监考。监听。

    2. 牢,狱:监狱。监押。监禁。坐监。

    jiàn

    1. 古代官名或官府名:太监(宦官,阄人)。国子监。钦天监(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府)。监生(在国子监肄业者,亦可用钱捐得)。

    2. 古同“鉴”,镜。

    3. 古同“鉴”,借鉴,参考。

    4. 姓。

    • 拼音
    • 注音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NGKD
    • 五行

    (1)主管。

    (2)(动)主持、操作。

    (3)(名)一级机关内一部门。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