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
拼音: | chán yuān zhī méng |
注音: | ㄔㄢˊ ㄩㄢ ㄓ ㄇㄥˊ |
澶渊之盟的意思
词语解释:
北宋与辽(契丹)订立的和约。
国语词典:
宋真宗景德元年(西元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辽国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宋战胜辽国,并于澶渊定盟和解。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
网络解释:
澶渊之盟 (历史事件)
- 1、对于,以前太湖帮和聚英帮老大达成的互不干涉条约,周黎倒是能如数家珍,但是什么澶渊之盟,金国,辽国的,周黎就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 2、苏三说九宫锁澶渊之盟牛柳蜗居的世界生活如此孙膑迷失的初恋。
- 3、故事背景是北宋真宗时期,历史上意义深远的‘澶渊之盟’发生前后,当时举国动荡,四处硝烟,也只江南鱼米之乡稍有宁静。
- 4、真宗景德元年,辽军大举入寇,震惊宋廷,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力谏真宗御驾亲征,与辽兵大战于澶州,后订立澶渊之盟,遂两国罢兵,化干戈为玉帛。
- 5、澶渊之盟签订之际,她因无意中救了落入冰窟的契丹萧太后,被迫许婚契丹冀王耶律昭。
- 6、一说到澶渊之盟,也等同于那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大肆鞭挞,虽然这些人并不知道澶渊之盟的体内容。
字义分解
- 拼音yuān
- 注音ㄩㄢ
- 笔划11
- 繁体淵
- 五笔ITOH
- 五行水
(1)(名)深水;潭:深~。
(2)(形)深:~泉|~博。
(3)(Yuān)姓。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澶渊之盟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