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意
拼音:chū yì
注音:ㄔㄨ 一ˋ

出意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表示意义。 2.立意;出主意。

引证解释:

⒈ 表示意义。

晋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

⒉ 立意;出主意。

南朝梁简文帝《率尔成咏》:“约黄出意巧,缠絃用法新。迎风时引袖,避日暂披巾。”
宋苏轼《荔支叹》:“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鬭品充官茶。”
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引清杨守知《西湖竹枝词》:“时样梳妆出意新, 鄂王坟上小逡巡。”

网络解释:

出意

  • 出意,汉语拼音chū yì,它的意思是出主意。
  • 字义分解

    • 拼音chū
    • 注音ㄔㄨ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BMK
    • 五行

    (1)(动)从里面走向外面:~来|~席。

    (2)(动)超出。

    (3)(动)往外拿:~主意。

    (4)(动)出产、产生、发生:~问题。

    (5)(动)发出:~汗。

    (6)(动)显露:~名。

    (7)(动)显得量多:不~数。

    (8)(动)支出:~纳。

    (9)(名)〈方〉跟“往”连用;表示向外: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一~戏。(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从里往外:跑~大门。(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含有从隐蔽到显露或从无到有的意思:做~成绩。(助)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超出: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UJNU
    • 五行

    (1)(名)意思:同~|来~|词不达~。

    (2)(名)心意;愿望:中~|任~。

    (3)(动)意料;料想:~外|出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