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
拼音:háng dào
注音:ㄏㄤˊ ㄉㄠˋ

行道的意思

词语解释:

[ háng dao ] :

1.行走在道路上。

2.往来、走动。

3.作法事。


[ xíng dào ] :

旧时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学说:立身~。


引证解释:

⒈ 道路。

《诗·大雅·緜》:“柞棫拔矣,行道兑矣。”
俞樾《群经平议·毛诗四》:“行道连文,行亦道也。”

⒉ 指路人。

宋苏轼《表忠观碑》:“今钱氏功德,殆过於融,而未及百年,坟庙不治,行道伤嗟,甚非所以劝奬忠臣,慰答民心之义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垦荒》:“近日俄人费万万帑金以修西伯利亚之铁路,阴谋诡计行道皆知。”

⒊ 实践自己的主张或所学。

《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史记·韩昭侯世家》:“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然则君子应世行道,亦有不守坟墓之时,况为事际所逼也。”
宋王禹偁《孙府君墓志铭》:“公即评事之次子,少孤力学,举进士不第,退而修经世之务,欲以布衣干天子,取显位而行道。”
《老残游记》第三回:“鄙人行道,没有一定的药金。果然医好了姨太太病,等我肚子飢时,赏碗饭吃,走不动时,给几个盘川,尽够的了。”

⒋ 修道。

唐贾岛《哭柏岩和尚》诗:“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禪身。”
明高启《方匡师画》诗:“身若在师行道处,晚来唯讶不闻鐘。”

⒌ 方言。职业;行当。

孙芋《妇女代表》:“我想告诉你,叫你还干你的行道。”

国语词典:

行走在道路上。

如:「替天行道」、「立身行道」。

网络解释:

行道

  • 行道,汉语词汇。
  • 拼音:héng dào
  • 释义:〈方〉指行业;旧时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学说。语出《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 1、行道树就像一个坚守岗位的士兵,又像是街道的看守者。
    • 2、行道树笔直地站在路边。
    • 3、在敌人炮火的猛烈轰击下,我上甘岭阵地替天行道
    • 4、台风过后,行道树被吹得七零八落。
    • 5、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求真务实,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 6、视觉受损的人会显得无畏,驾车上繁忙的人行道,仅用一根竹棍作为引导就能安全地寻找到道路。

    字义分解

    • 拼音háng,xíng
    • 注音ㄏㄤˊ,ㄒ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FHH

    • 拼音dào
    • 注音ㄉㄠ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UTHP
    • 五行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