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笏登场
拼音: | páo hù dēng chǎng |
注音: | ㄆㄠˊ ㄏㄨˋ ㄉㄥ ㄔㄤˇ |
词性: | 成语 |
袍笏登场的意思
词语解释:
袍笏登场
(1) 袍,古代官服;笏,古代大臣上朝所执手板。袍笏登场,就是扮演大臣的演员登台演戏,现在常用来比喻坏人上台,有贬义;或比喻新官上任,有讽刺意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穿官服执手板,登台演戏。比喻上台做官。多含讽刺意。
引清赵翼《数月内频送南雷述庵淑斋诸人赴京补官戏作》诗之一:“袍笏登场也等閒,若他动色到柴关。”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二七章:“关于组织临时政府的问题, 段已通电北方各省征求意见,只等回电一到,就要袍笏登场。”
国语词典:
演员装扮成为穿袍执笏的官员登台演戏。
如:「经过这次批斗,又有一些人将要袍笏登场了。」
网络解释:
袍笏登场
字义分解
- 拼音dēng
- 注音ㄉㄥ
- 笔划12
- 繁体登
- 五笔WGKU
- 五行火
(1)(动)上、升:~山。
(2)(动)刊登或记载:~记。
(3)(动)踩、踏:用力踩~。
(4)(形)成熟:五谷丰~。
(5)(动)〈方〉穿(鞋、裤等):~上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