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阙
拼音: | gài quē |
注音: | ㄍㄞˋ ㄑㄩㄝ |
盖阙的意思
词语解释:
《论语.子路》:"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后"盖阙"连用,指缺少,阙疑。
引证解释:
⒈ 后“盖闕”连用,指缺少,阙疑。
引《论语·子路》:“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闕如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然矢言之道盖闕,庸器之制久沦,所以箴铭异用,罕施於代。”
唐韩愈《上宰相书》:“主上感伤山林之士有逸遗者,屡詔内外之臣,旁求於四海,而其至者盖闕焉。”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惠周惕》:“贾公彦於郑注,如飞茅扶苏薄借綦之类,皆不能疏,所读之字,亦不能疏,輒曰从俗读,甚违不知盖闕之义。”
国语词典:
语出《论语.子路》:「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指不勉强谈论不知或不擅长的事理。
网络解释:
盖阙
字义分解
- 拼音gài,gě,hé
- 注音ㄍㄞˋ,ㄍㄜˇ,ㄏㄜˊ
- 笔划11
- 繁体蓋
- 五笔UGLF
gài
1. 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盖子。锅盖。瓶盖。膝盖。天灵盖。
2. 伞:雨盖。
3. 由上往下覆,遮掩:覆盖。遮盖。掩盖。盖浇饭。
4. 压倒,超过:盖世无双。
5. 方言,超出一般地好:这本书真叫盖!
6. 用印,打上:盖章。盖戳子。
7. 造(房子):盖楼。翻盖。
8. 文言虚词(①发语词,如“盖闻”;②表大概如此,如“盖近之矣”;③连词,表示原因,如“有所不知,盖未学也”)。
gě1.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2. 姓。
hé1. 古同“盍”,文言虚词,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