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明
拼音:píng míng
注音:ㄆ一ㄥˊ ㄇ一ㄥˊ

平明的意思

词语解释:

平明píngmíng

(1) 天亮的时候

寒雨连江夜入,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dawn

引证解释:

⒈ 犹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櫛冠,平明而听朝。”
唐李白《游太山》诗之三:“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水浒传》第五七回:“平明时分, 宋江守中军人马,隔水擂鼓呐喊摇旗。”
苏曼殊《天涯红泪记》第一章:“平明,辞高等学堂,诸君咸返乡间。”

⒉ 平正明察;明白。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姦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元曾瑞《哨遍·古镜》套曲:“据坚平明正清,非为俺自专。”
《明史·章正宸传》:“奈何使很傲之人,与赞平明之治哉!”
郭沫若《大山朴》:“‘大约是因为树子嫩,这朵花的养分不足,故尔失了花时。’内子这样平明地对我解说。”

国语词典:

天刚亮的时候。

网络解释:

平明

  • 平明(píng míng),指天刚亮时;公平严明。
  • 平明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林散之漫记,平明送客楚山孤。
    • 2、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裴回。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 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4、出台并实施了无缝隙管理作法,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区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
    • 5、此中包括粤语流行天王刘德华以及平明
    •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字义分解

    • 拼音píng
    • 注音ㄆㄧㄥ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GUHK
    • 五行

    (1)(形)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坦|~板|路很~。

    (2)(动)使平:~了三亩地。

    (3)(动)跟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槽|~列|~局。

    (4)(形)平均;公平:~分|持~之论。

    (5)(形)安定:风~浪静|心~气和。

    (6)(动)武力镇压;平定:~叛|~乱。

    (7)(动)抑止(怒气):你~~气。

    (8)(形)经常的;普通的:~时|~淡。

    (9)(名)平声:~仄|~上去入。(Pínɡ)姓。

    • 拼音míng
    • 注音ㄇㄧㄥ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JEG
    • 五行

    [ míng ]

    1.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3.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4.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5.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6.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7. 视觉,眼力:失明。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9.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10. 中国朝代名:明代。

    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