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仙
拼音:zhé xiān
注音:ㄓㄜˊ ㄒ一ㄢ

谪仙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受了处罚,降到人间的神仙。古人用以称誉才学优异的人。后专指李白。
2.借指被谪降的官吏。
3.称人才情高超,清越脱俗,有如自天上被谪居人世的仙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謫僊”。

⒉ 谪居世间的仙人。常用以称誉才学优异的人。

《南齐书·高逸传·杜京产》:“永明中会稽钟山有人姓蔡,不知名。山中养鼠数十头,呼来即来,遣去便去。言语狂易。时谓之‘謫仙’。”
唐李白《玉壶吟》:“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謫仙。”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吴彩鸾所写之书》:“吴彩鸞,世传謫仙也。”

⒊ 专指李白。唐孟棨《本事诗·高逸》:“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於逆旅。

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復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謫仙’。”
唐韩愈《石鼓歌》:“少陵无人謫僊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一本作“謫仙”。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李太白》:“故李謫仙《吹笛》诗:‘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⒋ 借指被谪降的官吏。见“謫仙”。

唐刘禹锡《寄唐州杨八归厚》诗:“謫仙年月今应满,戇諫声名众所知。”

国语词典:

称人才情高超,清越脱俗,有如自天上被谪居人世的仙人。如汉朝东方朔、唐朝李白、宋朝苏轼等都曾被称誉为「谪仙」。

网络解释:

谪仙 (神仙被贬下凡间的意思)

  • 谪仙,原指神仙被贬入凡间后的一种状态,引申为才情高超、清越脱俗的道家人物,有如自天上被谪居人世的仙人。中国历史人物中,汉朝的东方朔,唐朝的李白、杜甫,宋朝的苏轼等极有才能的文人,都曾被称为谪仙。
    • 1、“谪仙诗兴”是李白登华山赋诗的文化事件,按下不表。
    • 2、那发似泼墨,唇如涂脂,眼若星辰,紫芝眉宇,白衣素洁如雪,像极了画中的谪仙!但他是公子魏呀!本该洞房花烛的新郎官!“见过左相大人!”。
    • 3、秘书监贺知章在长安初遇李白,诵其《蜀道难》,竟呼为“谪仙人”,解下身上的佩饰金龟换酒为乐。
    • 4、现在看来面容清矍,双目迥然,倒有几分像清虚子谪仙人的样子。
    • 5、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 6、慕迟的院落近来荒了不少,那些精灵花仙自从知道他是谪仙以后再没来院中游乐,正如当年被贬时仙友四散,肯为他仗义执言的只有一人。

    字义分解

    • 拼音zhé
    • 注音ㄓㄜ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YUMD
    • 五行

    (1)(动)〈书〉封建时代高级官吏因罪被罚降职或流放。

    (2)(动)〈书〉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迷信):有人把李白称为~仙人。

    (3)(动)〈书〉责备;指摘:众人交~。

    • 拼音xiān
    • 注音ㄒㄧㄢ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WMH
    • 五行

    (1)(名)仙人;神仙:~境。

    (2)(形)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