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台
拼音:luán tái
注音:ㄌㄨㄢˊ ㄊㄞˊ

鸾台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宫殿高台的美称。
唐时门下省的别名。后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
妆台。

引证解释:

⒈ 宫殿高台的美称。

《文选·曹植<应诏>诗》:“朝发鸞臺,夕宿兰渚。”
李善注:“鸞臺、兰渚,以美言之。”
唐王勃《九成宫颂》:“翊鸞臺之广宴,扈鸳砌之仙游。”

⒉ 唐时门下省的别名。后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

《新唐书·百官志二》:“垂拱元年改门下省曰鸞臺。”
宋梅尧臣《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诗:“幅狭不堪作詔命,聊备麤使供鸞臺。”
清朱彝尊《送曹郡丞贞吉之官徽州》诗:“凤沼趍晨久,鸞臺典籍荣。”

⒊ 妆台。

《敦煌曲子词·天仙子》:“燕语鶯啼惊觉梦,羞见鸞臺双舞凤。”
宋张先《木兰花·席上赠同邵二生》词:“弄妆俱学閒心性,固向鸞臺同照影。”
明高明《琵琶记·再报佳期》:“鸞臺罢妆,鹊桥初驾,佳期近也,请仙郎到河。”

网络解释:

鸾台

  • 【注音】luán tái
  • 【释义】①宫殿高台的美称。②唐时门下省的别名。后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③妆台。④指仙女居处。
  • 【出处】1、参见九流部·神仙“乘鸾”。2、唐·刘禹锡《和杨师皋给事伤小姬英英》:“鸾台夜直衣衾冷,云雨无因入禁城。”
  • 字义分解

    • 拼音luán
    • 注音ㄌㄨㄢ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YOQG
    • 五行

    (名)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 拼音tái,tāi
    • 注音ㄊㄞˊ,ㄊㄞ
    • 笔划5
    • 繁体臺、颱、檯
    • 五笔CKF
    • 五行

    tá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2.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3.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4. 量词:一台戏。

    5.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6. 姓。

    7. 桌子、案子:写字台。

    8.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tāi

    1. 〔天台〕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