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牒
拼音: | jiè dié |
注音: | ㄐ一ㄝˋ ㄉ一ㄝˊ |
戒牒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即度牒。僧尼受大戒的凭证。
引证解释:
⒈ 即度牒。僧尼受大戒的凭证。按,月生至满为白月,月亏至晦为黑月。
引宋王溥《唐会要·僧尼所隶》:“﹝会昌﹞六年五月制……所度僧尼,令祠部给牒。”
宋马永卿《嬾真子》卷二:“今之僧尼戒牒云,知月黑白大小及结、解夏之制,皆五印度之法也。”
国语词典:
僧尼受大戒的凭证,上载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师名等。源于唐代。
网络解释:
戒牒
字义分解
- 拼音jiè
- 注音ㄐㄧㄝˋ
- 笔划7
- 繁体戒
- 五笔AAK
- 五行水
(1)(动)防备;警惕:~心|~备|~骄~躁。
(2)同“诫”。
(3)(动)戒除:~烟。
(4)(名)指禁止做的事情:酒~|杀~。
(5)(名)佛教戒律:受~。
(6)(名)戒指:钻~(镶钻石的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