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则
拼音:cháng zé
注音:ㄔㄤˊ ㄗㄜˊ

常则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一定的规律。 2.犹言正,正是。

引证解释:

⒈ 一定的规律。

汉贾谊《鵩鸟赋》:“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动无常则,若危若安。”

⒉ 犹言正,正是。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常则待鷄鸣宫禁啟,簇捧着龙绕圣颜开。”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常则要守法奉公理庶民,屏邪除佞进忠良。”

国语词典:

一定的规则。

网络解释:

常则

  • 1.一定的规律。 2.犹言正,正是
  • 【词语】:常则
  • 常则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 1、而白无常则笑颜常开,头戴一顶长帽,上有“天下太平”。
    • 2、其实,关于无常二爷,在民间就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那就是无常则有“黑无常”。
    • 3、所谓单人漫才,其实单人所演出的,通常是相声中的逗哏,漫才中的装傻角色,而捧哏跟吐槽角色通常所做的吐槽,通常则是在观众们的心中完成的。
    • 4、饥饱无度则伤脾,思虑过度则伤心,色欲过度则伤肾,起居过常则伤肝,喜怒悲愁过度则伤肺。
    • 5、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
    • 6、公象则只在交配的时候偶尔回到群体中,平常则单独生活。

    字义分解

    • 拼音cháng
    • 注音ㄔㄤ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IPKH
    • 五行

    (1)(形)一般;普通;平常:~识|~态。

    (2)(形)不变的;经常:~数|冬夏~青。

    (3)(副)时常;常常:~来|~往。

    (4)姓。

    • 拼音
    • 注音ㄗㄜ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MJH
    • 五行

    (1)(名)规范。

    (2)(名)规则。

    (3)(动)效法。

    (4)(量)用于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5)(连)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6)(连)表示转折关系的词。

    (7)(连)表示肯定判断的词。

    (8)(连)表示两件事在时间上前后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