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数
拼音:bǐ shù
注音:ㄅ一ˇ ㄕㄨˋ

比数的意思

词语解释:

相与并列;相提并论。

引证解释:

⒈ 相与并列;相提并论。

《汉书·司马迁传》:“刑餘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宋苏轼《与蔡景繁书》:“又念以重罪废斥,不敢復自比数於士友间,但愧缩而已。”
明王世贞《短长上》:“秦人恐而退,自摈为戎,不敢比数于诸侯。”

⒉ 考校计算。

《周礼·夏官·大司马》“简稽乡民,以用邦国” 汉郑玄注:“简,谓比数之;稽,犹计也。”
《汉书·梅福传》:“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水灾亡与比数。”
颜师古注:“言其极多,不可比较而数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世人忧贫而致疾,疾而不可救药者,几与恒河沙比数。”

国语词典:

比较计算。

如:「两队实力相当,比数很接近。」

网络解释:

比数

  • 比数,是指相提并论或是考校计算的意思。
    • 1、在发生灾难之后,由于人力、专业技术以及设备等资源的匮乏,或许会造成比数据丢失更大的障碍。
    • 2、开车:费油,费钱,费心。步行:节能,节约,省心。看到对比数据了吧,趁着无车日的到来,一起步行吧,无车也快乐!
    • 3、“现场比数”提供所有有关足球资讯给所有足球粉丝!
    • 4、没有哪门学科能比数学更为清晰地阐明自然界的和谐性。
    • 5、据了解,首批校园文学扶持基金根据各个社团入驻校园专区的人员数量及作品更新章节数为评比基础,根据百分比数据进行总体排行。
    • 6、印尼国会周一以大比数通过向涉嫌贪污的总统瓦希德提出的第二项谴责动议,最高权力机构人民协商会议很可能稍后会提出弹劾动议。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ㄧ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XXN
    • 五行

    (1)(动)比较;较量:~武|~干劲。

    (2)(动)能够相比:坚~金石。

    (3)(动)比画:连说带~。

    (4)(动)对着;向着:民兵用枪~着特务。

    (5)(动)仿照:~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

    (6)(动)比方;比喻:把帝国主义~作纸老虎。

    (7)(动)比较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里小麦和水稻的产量约为一与四之~。

    (8)(动)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甲队以二~一胜乙队。

    (9)(介)用来比较性状和程度的差别:他~我强。

    (10)(旧读bì)〈书〉(动)紧靠;挨着:~肩|鳞次栉~。

    (11)(旧读bì)〈书〉(动)依附;勾结:朋~为奸。

    (12)(旧读bì)〈书〉(副)近来:~来。

    • 拼音shù,shǔ,shuò
    • 注音ㄕㄨˋ,ㄕㄨˇ,ㄕㄨㄛ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OVTY

    shù

    1.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数目。数量。数词。数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数控。

    2. 几,几个:数人。数日。

    3.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4. 命运,天命:天数。气数。

    shǔ

    1.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数。数九。

    2. 比较起来突出:数得着。

    3. 责备,列举过错:数落。

    4. 谈论,述说:数说。数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shuò

    1. 屡次: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