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痢
拼音:xiè lì
注音:ㄒ一ㄝˋ ㄌ一ˋ

泻痢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下痢。

引证解释:

⒈ 下痢。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槟榔》:“檳榔子……治泻痢后重。”

网络解释:

泻痢

  • 泻痢,是汉语词汇,出自《局方发挥》。
  • 泻痢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中药老鹳草有祛风湿、通经络、止泻痢等功能。
    • 2、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鸡内金无甚差异,主要用于食物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等症。
    • 3、适用人群:痔疾肿痛出血,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泻痢及肝胆积热之目赤肿痛等。 
    • 4、因此,黄土的主治,果然是泻痢冷热赤白,腹内热毒绞结痛,以及化解诸药毒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
    • 5、破气、消积、化痰,主治食积、便秘、泻痢等肠胃积滞症;胸痹、结胸;脏器下垂等。
    • 6、一般来说,乌梅有止泻痢,止咳,安蛔,生津,止血,敛肺,涩肠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字义分解

    • 拼音xiè
    • 注音ㄒㄧㄝ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PGG
    • 五行

    (1)(动)很快地流

    (2)(动)腹泻:~药|~肚|上吐下~。

    • 拼音
    • 注音ㄌㄧ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UTJK
    • 五行

    (名)痢疾:赤~|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