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心病狂
拼音:sàng xīn bìng kuáng
注音:ㄙㄤˋ ㄒㄧㄣ ㄅㄧㄥˋ ㄎㄨㄤˊ

喪心病狂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丧心病狂sàngxīn-bìngkuáng

(1) 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荒谬或残忍到了极点

日本鬼子没有打伤他,而他伤在这些丧心病狂的反共顽军的手里了。——知侠《铁道游击队》
frenzied;be perverse;as mad as March hare;be seized with crazy ideas;have cracked brains

国语词典:

丧失人性,举止荒谬、反常。形容人残忍可恶到了极点。《宋史.卷三八一.范如圭传》:「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隋唐演义.第七一回》:「不意邪痴之念一举,那点奸淫,如醉如痴,专在五伦中丧心病狂做将出来。」也作「病狂丧心」。

词语翻译

英语
deranged,demented,berserk(idiom)
德语
irrsinnig,Irre(S),Wahnsinn(S),Wahnsinnige(S),skrupellos
法语
devenirforcenéetperverti,persisterdanslemal,agirsansscrupule,êtresansvergogne

网络解释:

丧心病狂 (汉语成语)

  • 丧失理智,昏乱失常。形容言行荒谬可恶至极。
  • 喪心病狂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字义分解

    • 拼音sāng,sàng
    • 注音ㄙㄤ,ㄙㄤ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FKKE

    sāng

    1. 有關死者的事宜。如:“居喪”、“治喪”、“弔喪”。《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漢王聞之,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喪,臨三日。”

    2. 屍體。《春秋·僖公元年》:“夫人氏之喪至自齊。”《資治通鑑·卷六十·漢紀五十二·獻帝初平三年》:“鮑信戰死,操購求其喪不得,乃刻木如信狀,祭而哭焉。”

    3. 姓。如周代有喪左。

    sàng

    1. 逃亡。《詩經·唐風·葛生·序》:“好攻戰,則國人多喪矣。”

    2. 失去、丟掉。如:“喪盡天良”、“喪權辱國”、“垂頭喪志”。唐·韓愈《上李尚書書》:“魂亡魄喪,影滅跡絕。”

    3. 失敗、毀滅。《論語·憲問》:“夫如是,奚而不喪?”《國語˙晉語》:“若紂有良子,而先紂喪,無章其惡而厚其敗。”

    4. 死亡。《書經·金縢》:“武王既喪,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於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郗嘉賓喪,婦兄弟欲迎妹還,終不肯歸。”

      • 拼音xīn
      • 注音ㄒㄧㄣ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YNY
      • 五行

      (1)(名)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也叫心脏:~博|~跳。

      (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谈~|一~一意。

      (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圆~|重~|灯~。

      (4)(名)二十八宿之一。

      • 拼音bìng
      • 注音ㄅㄧㄥ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UGMW
      • 五行

      (1)(动)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状态:疾~|心脏~。

      (2)(名)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的状态:~了三天。

      (3)(名)心病;私弊:弊~。

      (4)(名)缺点;错误:语~|通~。

      (5)(动)〈书〉祸害;损害:祸国~民。

      (6)(动)〈书〉责备;不满:诟~|为世所~。

      • 拼音kuáng
      • 注音ㄎㄨㄤ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QTGG
      • 五行

      (1)(形)精神失常;疯狂:发~|丧心病~。

      (2)(形)猛烈;声势大:~风|~奔的马。

      (3)(形)纵情地、无拘束地(多指欢乐):~喜|~欢。

      (4)(形)狂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