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聋振聩
拼音:fā lóng zhèn kuì
注音:ㄈㄚ ㄌㄨㄥˊ ㄓㄣˋ ㄎㄨㄟˋ
词性: 成语

发聋振聩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发聋振聩fālóng-zhènkuì

(1) 聩、聋:耳聋。发出巨响,让耳聋的人也能听到。喻指用言论文章使头脑糊涂,麻木不仁的人清醒过来

今者,吾欲与之微词,则恐不足发聋而振聩。——严复《救亡论》
deafening noise

引证解释:

⒈ 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言论文章有使人清醒感奋的作用。

清蕊珠旧史《京尘杂录·厂年玉笋志》:“如洛鐘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发聋振聵。”
清夏燮《中西纪事·漏卮本末》:“况我皇上雷霆之威,赫然震怒,虽愚顽之沉溺既久,自足以发聋振聵。”
《花月痕》第一回评:“此回为全书总序,煌煌大文,发聋振聵。”
赵汉卿《宣言书》:“然而发聋振聵,救国拯民,吾当以杂志为先导。”

国语词典:

聩,天生耳聋。发聋振聩指声音大得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以言论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清史稿.卷三七八.黄爵滋传》:「虽顽愚沉溺之久,自足以发聋振聩。」也作「振聋发聩」。

网络解释:

发聋振聩

  • 发聋振聩释 义 聩:耳聋。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 发聋振聩的近反义词

    • 1、鲁迅的文章常能发聋振聩
    • 2、他这篇文章一刊登出来,立即收到了发聋振聩的效果。
    • 3、鲁迅有感于中国人民愚昧和麻木,很需要做发聋振聩的启蒙作,于是他放弃学医,改用笔来战斗。
    • 4、当年鲁迅先生利用手中的笔杆写出了发聋振聩的绝世之作。
    • 5、清脆的声音发聋振聩,霎时间一扫阴霾。
    • 6、这一记灌篮发聋振聩,连文祥也是点头称赞。

    字义分解

    • 拼音fā,fà
    • 注音ㄈㄚ,ㄈㄚˋ
    • 笔划5
    • 繁体發、髮
    • 五笔NTCY
    • 五行

    1.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发面。

    9.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发动。

    11.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 拼音lóng
    • 注音ㄌㄨㄥ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DXBF
    • 五行

    (形)耳朵听不见声音或听觉迟钝。

    • 拼音zhèn
    • 注音ㄓㄣ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RDFE

    (1)(动)救济。

    (2)(动)摇动;挥动。

    (3)(动)奋起:~奋|~作。

    • 拼音kuì
    • 注音ㄎㄨㄟˋ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BKHM
    • 五行

    (形)〈书〉聋:发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