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帛
拼音: | qián bó |
注音: | ㄑ一ㄢˊ ㄅㄛˊ |
钱帛的意思
词语解释:
钱帛
(1) 指聘礼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金钱、缣帛。
引《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徒用所赐钱帛,取少妇於长安中好女。”
唐韩愈《赠崔立之评事》诗:“墙根菊花好沽酒,钱帛纵空衣可準。”
陈景云注:“唐百官月俸多给钱帛。”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众皆嘉叹,悉以钱帛遗之。”
国语词典:
金钱布帛。
- 1、诸路见招募人兵,缘逐处漕计阙乏,乞于近州应奉司及延福宫西城钱帛,并许请用,庶得速办。
- 2、唐代虽“钱帛兼行”,但钱、帛在执行货币职能时却有着不同的特点。
- 3、官吏负欠公家钱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机会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儿抓起来,包拯都给放了。
- 4、家中仆奴都拿了些钱帛,父亲还了他们自由身,除了我的侍女莺儿和仆僮大牛年纪太小又没有亲人可托靠的,其他人都可自行决定去向。
- 5、四贪词财,钱帛金珠笼内收,若非公道少贪求。亲朋道义因财失,父子怀情为利休。急缩手,且抽头。免使身心尽夜愁。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兰陵笑笑生。
字义分解
- 拼音qián
- 注音ㄑㄧㄢˊ
- 笔划10
- 繁体錢
- 五笔QGT
- 五行金
(1)(名)铜钱:一个~|~串儿。
(2)(名)货币:银~|一块~。
(3)(名)款子;费用:一笔~|饭~|车~|买书的~。
(4)(名)钱财:有~有势|敛~|搂~|捞~。
(5)(名)(~儿)形状像铜钱的东西:榆~儿|纸~儿。
(6)(名)(Qián)姓。
(7)(量)重量单位。十厘等于一钱;十钱等于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