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才
拼音:shàn cái
注音:ㄕㄢˋ ㄘㄞˊ

善才的意思

词语解释:

善才shàncái

(1) 唐代用来称呼弹琵琶的艺人或乐师。意为“能手”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skilled hand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善财”。 唐代琵琶师之称。 唐元和中, 曹保有子善才,精通琵琶,因以“善才”称琵琶师。见唐段安节《琵琶录》。

唐白居易《<琵琶引>序》:“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於穆曹二善才。”
又诗云:“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妬。”
明徐渭《抱琴美人图》诗:“箜篌传丽玉,琵琶伏善才。”
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俺善才迟暮,羞入旧宫; 龟年疏懒,难随妙工。”
清吴伟业《王郎曲》:“同伴李生柘枝鼓,结束新翻善财舞。”

国语词典:

唐代称著名的琵琶师。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贞元中有王芬、曹保,保其子善才,其孙曹纲,皆袭所艺。」后作为琵琶师的通称。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网络解释:

善才

  • 原指琵琶专家或特长者,在当时可以引用为擅长“诗”“书”“棋”“琴”“画”等文学、艺术某一项或多项的人。
  • 字义分解

    • 拼音shàn
    • 注音ㄕㄢ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UDUK
    • 五行

    (1)(形)善良;慈善:~举|~事。

    (2)(形)善行;善事:行~。

    (3)(形)良好:~策|~本。

    (4)(形)友好;和好:友~|亲~。

    (5)(形)熟悉:面~。

    (6)(形)办好;弄好:~后|~始~终。

    (7)(形)擅长;长于:多谋~断。

    (8)(形)好好地:~自保重。

    (9)(形)容易;易于。

    • 拼音cái
    • 注音ㄘㄞˊ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FTE

    (1)(名)才能。

    (2)(名)有才能的人:~子。

    (3)(名)姓。

    (4)(副)刚才;表示以前不久。

    (5)(副)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6)(副)表示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

    (7)(副)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含有“刚刚”的意思。

    (8)(副)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有“只”、“仅仅”的意思。

    (9)(副)表示强调或确定的语气(句尾常用‘呢’字):那里的风景~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