齧血沁骨
拼音:niè xuè qìn gǔ
注音:ㄋㄧㄝ ˋ ㄒㄩㄝˋ ㄑㄧㄣˋ ㄍㄨˇ

齧血沁骨的意思

词语解释:

形容极端诚信。

网络解释:

齧血沁骨

  • 形容极端诚信
  • 清 顾嗣立 《元诗选·丁孝子鹤年》:“先是生母 冯 阻绝东村,病死……啮血沁骨,棺敛以葬。”参见“ 啮臂 ”。
  • 字义分解

    • 拼音niè
    • 注音ㄋㄧㄝˋ
    • 笔划21
    • 繁体
    • 五笔DHVB

    1.同“啮”。

    2.啃、咬。《漢書•卷五十四•蘇建傳》:“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唐•杜甫《哀江頭詩》:“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

    3.侵蝕。《戰國策•魏策二》:“昔王季歷葬於楚山之尾,戀水齧其墓。”宋•陸游《秋日出遊戲作詩二首之二》:“薄雲韜日未成雨,野水齧沙爭赴溪。”

    4.缺口。《淮南子•人間》:“夫牆之壞也於隙,劍之折必有齧。”

    5.姓。如唐堯時代有賢人齧缺。

    • 拼音xiě,xuè
    • 注音ㄒㄧㄝˇ,ㄒㄩㄝ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LD
    • 五行

    xuè

    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3. 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xiě

    1.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 拼音qìn
    • 注音ㄑㄧㄣ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INY
    • 五行

    (1)(动)(香气、液体等)渗入或透出:~人心脾。

    (2)(动)〈方〉头向下垂:~着头。

    (3)(动)〈方〉向水里放。

    • 拼音gǔ,gū
    • 注音ㄍㄨˇ,ㄍㄨ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MEF
    • 五行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1.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2.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