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骸骨
拼音: | qǐ hái gǔ |
注音: | ㄑ一ˇ ㄏㄞˊ ㄍㄨˇ |
词性: | 成语 |
乞骸骨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乞骸骨
(1) 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简作“乞骸”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引《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臣愚不能復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汉书·赵充国传》:“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駟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
《明史·钱习礼传》:“復上章乞骸骨,乃得归。”
亦省作“乞骸”。 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下》:“大司空彭宣见莽专权,乞骸。”
唐权德舆《送崔谕德致政东归》诗:“乞骸归故山,累疏明深衷。”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司马》:“后司马乞骸归,塞上復警。”
国语词典:
旧称大臣辞职,言使骸骨得归葬乡土。
网络解释:
乞骸骨
- 1、以老病乞骸骨,吏人诣阙上表请留,上嗟叹者久之。
- 2、不胜私愿,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 3、年出七十,乃上疏乞骸骨,遂爰居章安,卒於家。
- 4、惟有哀恳矜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
- 5、武某这番归朝便要向陛下乞骸骨归乡,回到南阳养老,以免因伤病残躯,误了军国大事。
- 6、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字义分解
- 拼音gǔ,gū
- 注音ㄍㄨˇ,ㄍㄨ
- 笔划9
- 繁体骨
- 五笔MEF
- 五行木
gǔ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gū1.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2.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