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羞
拼音:bāo xiū
注音:ㄅㄠ ㄒ一ㄡ

包羞的意思

词语解释:

忍受羞辱。

引证解释:

⒈ 忍受羞辱。 《易·否》:“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孔颖达疏:“位不当所包承之事,惟羞辱已。”
唐陆龟蒙《寒泉子对秦惠王》:“大王出则夺气,入则包羞。”
明刘基《题扇面牡丹花》诗:“舞罢春风却回首,六宫红粉总包羞。”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汉高蚤年最恶儒。有儒冠者輒溲溺之,其吐弃也至矣。而酈食其、叔孙通、陆贾等深自贬抑,包羞忍垢以从之。”

⒉ 庖馐。谓厨房内精美的食品。

元麻革《上云内帅贾君》诗:“杞梓容山木,包羞荐沼芼。”

网络解释:

包羞

  • 包羞,典故名,典出《周易》卷二《否卦》。包羞,指忍受全部羞辱。
  • 包羞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 1、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 2、胜败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耻是男兒。
    • 3、一或罪及,上孤国恩,中贻亲辱,下使乡邻朋友蒙诟包羞,虽任累千金,不足以偿一夕缧绁之苦,与其戚于己败,曷若严于未然。 
    • 4、胜败兵家乃常事,包羞忍辱是男儿。
    • 5、包羞忍辱是男儿,天养暗暗发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有朝一日,定当百倍还之。
    • 6、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字义分解

    • 拼音bāo
    • 注音ㄅㄠ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QNV
    • 五行

    (1)(动)用纸、布等裹起来

    (2)(名)(~儿)包好了的东西:药~|邮~。

    (3)(名)装东西的口袋:书~。

    (4)(量)用于成包的东西:两~大米|一~衣服。

    (5)(名)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树上有个~|腿上起了个~。

    (6)(名)毡制的圆顶帐篷:蒙古~。

    (7)(动)围绕;包围:骑兵分两路~过去。

    (8)(动)容纳在里头;总括在一起:~含|无所不~。

    (9)(动)把任务承担下来;负责完成:~医|~教|~片儿(负责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围的工作)。

    (10)(动)担保:~你满意。

    (11)(动)约定专用:~车|~了一只船。

    (12)姓。

    • 拼音xiū
    • 注音ㄒㄧㄡ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UDNF

    (1)(名)怕别人笑话的心理和表情;难为情;不好意思:含~|怕~。

    (2)(动)使难为情:用手指划着脸~他。

    (3)(名)羞耻:遮~|~辱。

    (4)(动)感到耻辱:~与为伍。

    (5)〈书〉同“”: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