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bāng zi qiāng |
注音: | ㄅㄤ ㄗˇ ㄑ一ㄤ |
梆子腔的意思
词语解释:
梆子腔
(1) 一种伴用梆子来加强节奏的唱腔
(2) 以梆子腔演唱的几种地方戏曲,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的通称
引证解释:
⒈ 戏曲声腔。我国北方用硬木梆子作打击乐器以按节拍的剧种的统称。如秦腔(陕西梆子)、晋剧(山西梆子)、豫剧(河南梆子)以及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
引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封台》:“咸丰以后,专重二簧,近则并重秦腔。秦腔者,即俗所谓梆子腔。”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一章:“在他闪着快乐的红眼睛、哼着梆子腔回来的路上,不等到家,他的收获物就剩不下多少了。”
国语词典:
一种地方戏曲腔调。因演唱时以梆子加强节奏,故称为「梆子腔」。起于陕西,盛行于我国北方。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文词通俗易懂,使戏曲艺术更加群众化。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梆子腔
- 1、看不够的上党戏,听不厌的梆子腔。
- 2、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
- 3、一声高亢有力的梆子腔后,主角并没有出场,而是幻化成舞台背景中的动画形象,以大屏幕的动画效果和舞台上的真人表演共同交代剧情走向。
- 4、发生在汉代长安的故事、梆子腔鼻祖的音韵,这两者之间似乎应该有地域上的天然联系,估计在西安演出时,此处定然会引起不小的共鸣。
- 5、粤剧的梆子腔源自西秦戏,大锣大鼓源自西秦戏,就连乐器的定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以西秦腔为标准弦。
- 6、在这里,能看到关公的圣像,能听到梆子腔的乐声,能品到家乡的陈醋,能喝到家乡的老酒。
字义分解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与梆子腔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