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表
拼音:duàn biǎo
注音:ㄉㄨㄢˋ ㄅ一ㄠˇ

断表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拒不接受所上章表。

引证解释:

⒈ 拒不接受所上章表。

《晋书·朱序传》:“序以老病,累表解职,不许。詔断表,遂輒去任。数旬,归罪廷尉,詔原不问。”
《南史·梁纪下·元帝》:“时巨寇尚存,帝未欲即位,而四方表劝,前后相属,乃下令断表。”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戊午,加左僕射房玄龄太子少师。 玄龄 ……深畏满盈,上表请解机务;上不许。 玄龄固请不已,詔断表,乃就职。”
胡三省注:“今之让官者,来表三让,敕断来章,则閤门不復受其表,即唐制之断表也。”

网络解释:

断表

  • duàn biǎo ㄉㄨㄢˋ ㄅㄧㄠˇ
  • 断表
  • 字义分解

    • 拼音duàn
    • 注音ㄉㄨㄢ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ONRH
    • 五行

    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割~。绳子~了。

    2.断绝;隔绝:~水。~电。~奶。~了关系。音讯~了。

    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过。

    4.拦截:把对方的球~了下来。

    5.戒除(烟酒):~烟。~酒。

    6.姓。

    7.判断;决定:~语。诊~。独~专行。这个案子~得公道。

    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无此理。~不能信。

    • 拼音biǎo
    • 注音ㄅㄧㄠ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GEU
    • 五行

    (1)(名)外面;外表:~面|由~及里。

    (2)(名)中表(亲戚):~哥|~叔。

    (3)(动)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表示:发~|~心意。

    (4)(动)俗称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

    (5)(名)榜样;模范:~率。

    (6)(名)古代文体奏章的一种;用于较重大的事件:诸葛亮《出师~》。

    (7)(名)用表格形式排列事项的书籍或文件:《史记》十~|统计~。

    (8)(名)古代测日影的标杆。参看〔圭表〕。

    (9)(名)测量某种量的器具:温度~|电~。(名)计时的器具:温度~|电~。(名)计时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