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
拼音: | tài shǐ |
注音: | ㄊㄞˋ ㄕˇ |
太史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太史
(1) 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英
(2) 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西周、春秋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 秦汉曰太史令, 汉属太常,掌天时星历。 魏晋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 隋改称太史监, 唐改为太史局, 宋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 元改称太史院。 明清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⒉ 复姓。 汉末有太史慈。见《三国志》本传。
国语词典:
职官名。编载史事兼掌天文历法。秦汉称为「太史令」。魏晋以后,修史之职转归著作郎,太史则专掌历法。隋改为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则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名太史院。明清改为钦天监,修史之职则归于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
词语翻译
德语
网络解释:
太史 (汉语词汇)
- 1、四周涌上无数陆军,将太史慈四马攒蹄一般捆个结实。
- 2、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一曰“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 3、他甚至感觉到太史阑的目光从他脸上扫过,冷淡的,无情的,漠然的,像看一只猫或一只鼠,还不是她养的。天下归元。
- 4、林纾在《公言报》发表《致蔡鹤卿太史书》,攻击新文化运动。
- 5、灵物仍降,宜令太史撰集,以传来世。
- 6、如今,北园酒家大门口那两扇漆黑色的大门都成了宝贝,“那是莫伯从江孔殷的太史第旧宅中买来的,是广州唯一现存的铁力木大门!”。
字义分解
- 拼音tài
- 注音ㄊㄞˋ
- 笔划4
- 繁体太
- 五笔DYI
- 五行火
(1)(形)高;大:~湖|~庙。
(2)(形)极;最:~阳。
(3)(形)身份最高或辈份更高的:~师。
(4)(副)表示程度过分:汤~热;烫嘴。
(5)(副)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这方案~好了。
(6)(副)很;用于否定:不~好。
(7)(Tài)姓。
与太史相关的词语